青岛市举办“青岛大妈”志愿服务经验分享会

发布时间:2018-07-30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扬的语气,甚至有人发言时会紧张得手脚冰凉声音颤抖。但这群青岛大妈们,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真实的故事,让人热泪盈眶:为了志愿服务,有人错过了孙子的毕业典礼,有人从过年到现在没有一个休息日,有人带病坚持上岗,有人带动老伴和朋友加盟……7月25日下午,青岛市妇联、市文明办联合举办“青岛大妈”志愿服务经验分享会,大妈们的故事让现场的专家、学者也感动不已。市文明办督查处处长徐建民表示,“青岛大妈”从一种现象已逐渐成长为一个志愿服务品牌。在岛城这座充满爱心的城市里,志愿服务已经成了时尚。

  7月25日下午的分享会,4名来自“青岛大妈”群体的代表,先后分享了自己从事志愿服务的故事和感悟。她们中,有数年如一日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宋乐玉;有自愿签订遗体捐献书、夫妻同为志愿者的廉士芳;有连孙子生病也无暇照顾的刘凤云;有出门随身携带“小铲子”、随时铲除牛皮癣的王尚荣。“这四名‘青岛大妈’代表,是我们从众多志愿者中选出来的,他们的经历和服务故事,集中体现了‘青岛大妈’的精神和内涵。”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合青岛峰会举办期间,参与城市志愿服务的“青岛大妈”为峰会增添了风采,赢得广泛赞誉;上合青岛峰会闭幕,这些可爱可敬的“青岛大妈”又走上了日常的志愿服务岗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青岛大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风雨无阻,用爱心温暖着我们这座城市。

  分享会现场,邀请了青岛大学硕士生导师、博士张守鑫,青岛志愿服务学院执行副院长于水善等专家、学者。志愿者们的故事,让专家、学者感动不已。“对一个城市来讲,志愿服务彰显的是一种和谐奋进的气度,它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力量影响公众,沁人心脾,正能量的氛围充满社会,进而也成为整个城市的气度。”专家、学者表示,志愿服务活动为城市精神文明、人们互助友爱源源不断地输送精神养料。志愿服务中所体现的就是自愿、服务、奉献,如今我市志愿服务队伍的规模越来越大,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其中的“青岛大妈”无疑就是中坚力量,她们的行为给年轻人提供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办前,《问不倒的“青岛大妈”》见报后,青岛日报报业集团拉开了“青岛大妈”系列报道的大幕,记者每天跟踪采访“青岛大妈”的故事,也每天被“青岛大妈”感动着。通过连续一个多月的报道和相关专题H5产品,刷新了人们对志愿者和大妈的认知。随着报道的深入开展,“青岛大妈”在岛城引起了广泛关注,青岛市文明办、市妇联、市老龄办等相关单位和青岛各区市纷纷为青岛大妈点赞。“青岛大妈”系列报道吸引了国内外媒体关注,“青岛大妈”在提升青岛美誉度、影响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青报全媒体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