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04
2月24日晚的《焦点访谈》,在深夜青岛和平度朋友圈激起了层层热浪。
青岛三元色公司董事长高祖浩推掉日韩高额订单,组织工人轮流倒班,生产抗疫急需的隔离衣和防护靴,到目前为止已向抗疫一线捐赠隔离衣近万套,以解医护人员燃眉之急。
平度再登央视《焦点访谈》
高祖浩的大爱和担当令人动容。“医护人员在一线救人,个人安危他们都不怕,我们一定要帮!”高祖浩哽咽的话语,会让全国观众记得,这个情意深重的平度企业家。
快速启动,快速生产,青岛三元色的紧急转型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
这是《焦点访谈》背后的平度故事。
高祖浩说:“这事儿得从2月2号的一个电话说起。”
原来,三元色之前就有过为国外做医用隔离衣的经验。疫情袭来,高祖浩心急如焚,想为抗击新冠肺炎做点贡献。
他召集生产厂长和技术人员,对原来的隔离服样衣,快速进行了改造设计,但无奈的是,企业没有生产许可备案,怎么办?
这时,他接到了平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长杨海波给他打的电话,全力支持企业复工生产!杨海波沉稳有力的话语,增强了高祖浩的信心。
平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长杨海波到企业调研抗疫生产
之后,杨海波打了100多个电话,帮高祖浩协调复工生产各项事宜。
“这个电话真是及时雨,我赶紧叫回生产厂长,商量如何复工。”
后面的事情就很顺了。
特殊时期,快速审批。
青岛三元色服装有限公司生产场景
2月5日,高祖浩提出申请,当晚8点多,他就拿到了以往需要一周才能拿到的生产许可证。
在《焦点访谈》中,平度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于希宁介绍了这一过程:
“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和科室长,开通绿色通道,用一下午的时间完成审批。”
“爱心企业有担当,平度审批很顺畅。”
从2月2日杨海波局长打电话,到2月6日傍晚,首件隔离衣下线,仅仅过去了四天,平度速度可圈可点 。
无独有偶。平度另一家企业的紧急转型,也与一个局长的电话有关。
这家企业是青岛家浩羽绒制衣有限公司。
2月6日,当青岛三元色服装有限公司,作为平度首家拿到备案生产防护服的企业,开始了紧张生产,青岛家浩羽绒制衣有限公司,也即将加入抗疫生产大军。
而这一切,也源于一个电话。
这天,青岛家浩羽绒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苏华,接到了市文化旅游局长乔宁的电话:
“朱总,你在忙什么?”
“听政府的话,在家里呆着不出门呢。”
“现在这个时候,抗疫一线急需隔离衣,你作为一家老纺织企业,赶快参与生产吧!”
朱苏华的心里一热:“我很想生产,可企业没有生产备案呀!”
“可以去办,赶紧去办!”
一语点醒梦中人。朱苏华迅速行动,与平度行政审批服务局有关领导取得了联系。
市文化旅游局长乔宁到企业调研检查工作
“我特别感动。去办审批,正好是元宵节,经过电话预约,工作人员早早就在大厅等,从早上9点一直到晚上6点,终于办齐了医用隔离面罩、隔离衣等两个一类医疗器械的产品备案和生产备案。”
“那天天很冷,又是十五,人家老老小小也都在家里等着呢,你看,为了企业生产,他们也顾不上过节啦。”
元宵节这天的“冷”与平度审批工作人员服务的“热”,给朱苏华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说:工作人员不仅一天完成审批,还帮着琢磨产品商标的名字。口罩给起名叫“卡普拉”,隔离服是“俪探者”,都很有寓意呢!
据朱苏华介绍,企业开始生产后,市场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又来了好几趟,进行指导,帮助企业规范生产。
随着订单的增多,企业原来的生产车间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同和党工委紧急协调了一处闲置厂房,让企业使用。目前,家浩羽绒制衣正加紧生产,为抗疫一线源源不断地提供着隔离服、隔离帽、足套等急需物资。
青岛家浩羽绒制衣加紧生产隔离服
据了解,目前的平度,共有包括青岛三元色和青岛家浩在内的14家企业,积极响应抗疫需要,申请加入生产大军。在满足本地防控物资需求的同时,有效填补其他地区需求,防护隔离衣和隔离面罩等物资生产,渐成新产业聚集态势。
一个月的时间,平度两次登上央视新闻和《焦点访谈》:
1月27日:“总理承诺,平度兑现!2万套护目镜从平度空运武汉!”
2月23日,央视《焦点访谈》再次聚焦平度:童装企业推大单,生产防护服捐武汉。
2月11日,《人民日报》点赞平度干部:全力以赴,保障物资供应。
高层主流媒体盛赞平度速度、平度效率、平度精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也许,我们从两个局长打给两个企业的电话,从相关部门的迅速跟进和全力服务,找到企业能够紧急转型、融入全国抗疫大局、做出平度贡献的源头。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这是平度市委市政府战略思想的体现。平度在2020开局,打出了一套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漂亮“组合拳”!(来源:最平度 作者:苗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