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5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战“疫”打响以来,无数人舍小家、守大家,互相支持,全力以赴,共克时艰,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筑起居民健康生活的“安全屏障”。本期记者继续介绍咱街道同站岗、守家园的夫妻志愿者,继续听听他们的战“疫”故事吧!
福林社区袁荣芝、郑利民夫妇
“我在社区党员群里看到招募志愿者,我就问了我老伴要不要去报名,原本以为他会担心我的健康不让去,没想到他不仅很支持我去,还让我给他也报上名。”袁荣芝笑着和记者说。
据了解,袁荣芝、郑利民夫妻俩都66岁,从报名开始就坚持上岗,风雨无阻。郑利民告诉记者,非常时期要有奉献精神,知道社区需要一批志愿者在防疫卡点值勤,他就和妻子主动报名,虽然执勤很辛苦,却感觉很值。郑利民说:“孩子也非常支持我们俩的决定,每天都叮嘱我们注意防护,不用担心家里。”两个人轮流执勤,除了守住小区这个“大门”外,作为楼长的袁荣芝还密切关注着自己所在楼道的这道“小门”,第一时间掌握楼道内居民及租户的情况,日常生活中主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让大家做好科学防护,不要有恐慌心理。
“我是在晚高峰执勤,那时候人流多,班车回来,进出小区的人都要排起两三行长队。”郑利民说,有部份居民不理解,为什么要测温、出示出入证或者还要登记,他还要耐心讲解,有时执勤完嘴都干了。
“光我们卡点轮班的志愿者就有十几人,大家都很辛苦,我们只是做了其中一部分,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早点打赢这场防疫战。”袁荣芝、郑利民说。自疫情发生以来,有很多人像这对夫妻一样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在社区抗疫一线坚守岗位,力守一方平安。
福林苑社区丁原勇、孙培芳夫妇
大年初一,刚在老家过完春节的丁原勇就来到社区主动询问社区需不需要志愿者,“我经历过非典,知道这次疫情来势汹汹,社区可能需要人手帮助。”丁原勇说。
他的妻子孙培芳也报名社区志愿者,被安排到社区门岗执勤,每次执勤,孙培芳总是早早就到岗值守,开展车辆及人口登记排查,为居民办理出入门证,耐心地教居民使用二维码出入小区,帮助居民解决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每每遇到不理解的居民群众,孙培芳都苦口婆心地解释和劝说,受了委屈默默承受。
“那时候社区工作人员都在岗上忙着执勤,我就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丁原勇做起了社区跑腿员,用自己私家车帮助社区搬运防疫物资,并协助社区分发到各个岗位上。“那时我们联系蓝天救援队对整个社区进行消杀,可是消杀的机器需要汽油,我去了加油站购买时得知必须有公安部门开出的证明才能买,于是我就去派出所开证明,备齐消杀物资后,我还要在各个业主群里通知大家社区要进行消杀。”丁原勇说,他每天都在在各个业主群发疫情通知、解答居民对于疫情的疑惑。
这场战役中,这对夫妻以实际行动成为了疫情防控主力军,也成了疫情中,群众最需要、最信任、最依赖的人,在疫情防控战中发挥出了关键作用。
福林社区孙玉亮、董玉英夫妇
孙玉亮和董玉英夫妻俩是福林社区的居民,两人虽然退休了,可是依旧发挥余热以家庭为单位,坚守在社区抗“疫”第一线,在他们心中“只有守护好大家,才有小家的幸福!”他们是伴侣,也是战友,更是最美“战疫夫妻档”。
孙玉亮是社区老干部协会的会长,初三在党员群里看到社区征集志愿者的通知,孙玉亮和妻子第一个报名参加,当天晚上就开始执勤。“当时也有一些害怕,但是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在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出来。”孙玉亮说。
他和妻子主要负责小区门口值守任务。董玉英说:小区门岗责任重大,虽然接触的人员会很多,但是我们不怕,总要有人站好这班岗的。“上岗”后,夫妻两人对于居民出入管理非常认真,在排查时,他们严格检查进出小区人员信息,测量体温,核实社区通行证并做好相关记录。疫情初期天气寒冷,他们在小区门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却没有丝毫退缩和动摇。“执勤时正好遇到那场大雪,口罩、帽子结满了冰霜,甚至连睫毛都冻上霜了,手脚被冻得红肿没有知觉。虽然当时没有居民进出,但我和社区工作人员仍然坚持在岗上,不能因为天气恶劣,就对疫情防控松懈下来。”孙玉亮说。
为了守护好社区居民的安全,他们无法很好地顾全家庭,家里一对双胞胎孙女两人只能轮流照顾,但这一对夫妻凭借着共同的信念,从二月底一直坚守到五月初,在社区防疫一线默默坚守。“孙玉亮、董玉英夫妇一直坚守在社区一线,我们张贴在小区门口的温馨提示都是孙玉亮写的,正是因为有像他们夫妇一样的志愿者,为我们社区居民筑起一道安全防线。”福林社区党委书记李义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