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09
中午正是饺子馆最忙的时候,店主石恩学却急着往外跑,他是要给几位独居老人送热乎饺子去。在他的爱心名单上,这样的老人有20多位,目前他已坚持了3个多月,并打算一直送下去,顾客送给石恩学爱心“饺子哥”的外号,他欣然接受。生活中精打细算的他,尊老敬老时却“不差钱”,“我们做的事很小,但还挺有意义,爱心不在大小,也不是差不差钱的事。”石恩学说,爱心饺子他会一直送下去。
为独居老人送饺子,酷暑汗湿衣服
“小石,你又来了,今天正好馋饺子了。”8月7日中午,在李沧区湘潭路街道十梅庵社区的一处民房,租住在此的73岁独居老人邱忠诚艰难起身,迎接走进家门送饺子的石恩学。石恩学赶忙快走几步,上前搀扶腿脚不便的老人坐在床边。原来,邱忠诚老人右腿有残疾,前段时间右胳膊又不慎摔伤骨折,平日衣食起居成了难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先前就与老人结对帮扶的石恩学便每隔几天就来一趟,给老人送点饺子改善生活,顺便照料老人的生活。
石恩学的饺子馆是个夫妻店
“今天是白萝卜牛肉馅的,您快尝尝可口不?”顾不上擦去额头上的汗,49岁的石恩学夹起一个饺子喂老人吃。邱忠诚老人边吃边点头,连连夸赞饺子味道鲜美。记者看到,石恩学的饺子个大、皮薄、馅多,个头比小笼包还要大,一盒饺子有15个,重1.2斤,邱忠诚老人两顿饭才能吃完。“小石真是个好心人,他自己饺子馆里忙,还隔三差五给我送饺子吃,感觉就像亲人一样。”老人说,前段时间他住院治疗胳膊期间,特别想吃饺子,一个电话打给石恩学,热乎的饺子当天中午就送到了嘴边,每每跟旁人提及此事,他都十分感慨。
像邱忠诚一样经常能吃到石恩学爱心饺子的老人,在湘潭路街道辖区还有20多位。7日中午,离开邱忠诚老人家后,记者跟随石恩学又来到了南岭社区,给两位独居老人也送去了爱心饺子。一个多小时奔波不停,石恩学的衣服被汗水湿透,顾不上休息,他赶忙返回位于湘潭路上的饺月元饺子馆,照顾店里的生意。
石恩学的饺子馆是个夫妻店,有30多年面食经验的妻子张玉苓负责包饺子,石恩学则负责招呼客人。饺子好吃,回头客多,面积不大的小店顾客不断,支撑起一家人的生活。忙过中午饭点,石恩学稍稍有空休息一下,他端起一大杯凉白开,“咕咚”几口喝下,“中午给老人送饺子正是店里忙的时候,前脚撵后脚,我也不能送早了,不然饺子就凉了,送饺子的初衷就是让老人吃到热乎饺子。”石恩学笑着说。
石恩学擦拭店外公益饮水亭的饮水机
之所以想要给老人送爱心饺子,还要从去年冬至说起。“那天店里来了位老太太买生饺子,说自己独居,年纪大了包饺子太麻烦,想吃顿热乎饺子不容易,当时听了心里一酸。”石恩学说,从那时起,他就有了给周边社区独居老人送爱心饺子的想法。今年初,石恩学联系了湘潭路街道办事处,提出了想给辖区独居老人送饺子的想法,街道办事处摸底汇总了各社区独居老人、困难老人的名单,与名单上的20多位独居老人逐个对接后,石恩学便开始了送爱心饺子。
石恩学喂邱忠诚老人吃饺子
在这份免费“顾客”名单上,除了老人的基础信息外,石恩学还仔细标注了每位老人的忌口和喜好,“我店里有20多种馅的饺子,变着花样给老人送,每次都不重样。”石恩学说,因为店里忙,人手不够,一次他只能送三四位老人,外出时间一个多小时,行程十几公里。“虽然对店里生意多少有点影响,但既然开始干这件事,就不能轻易停下,让老人一周至少能吃上一顿我送的饺子。”石恩学说。
石恩学店里的饺子平均25元左右一份,爱心饺子开送3个月来,他已投入了3000多元,夫妻俩都觉得这个钱花得值,也打算一直坚持下去。“我们做的事很小,但还挺有意义,爱心不在大小,也不是差不差钱的事。”石恩学笑着说,有些顾客给他起了个爱心“饺子哥”的外号,他听着很亲切。
石恩学和妻子
记者了解到,尊老敬老“不差钱”的石恩学生活中却是精打细算的一个人,从老家临沂沂水县来青岛打拼了33年的他,干过装卸工,开过出租车,2017年做起了这个饺子馆。“一件衣服我能穿好多年,冬天买夏天的衣服,夏天买冬天的衣服,这样便宜。”石恩学说,正是因为自己从社会底层一路打拼走来,知道一线工人的不容易,也深知一份小爱心能产生的大能量。所以,从饺子馆开业伊始,石恩学就花几千元买了一台饮水机放在室外,设置了一个公益饮水亭,路过的户外工人随时可以来接水喝,到店里纳凉、取暖、歇歇脚。(来源:半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