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楼山街道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为社区治理创新赋能助力

发布时间:2021-09-17

从十几人到百余人,从一星到五星,从“遍地开花”到整齐划一……16年的探索和总结,李沧区楼山街道翠湖社区趟出了一条志愿服务的新路径,社区志愿服务的模式、品牌、体系、机制等不断健全。近日,记者探访翠湖社区发现,通过不断优化志愿服务阵地建设,翠湖社区的志愿者、志愿服务在社区基层治理创新发展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和内容。

 

翠湖社区志愿者佩戴五星标识

感人

十几年如一日,守护孩子们上学安全

就像是准点上班一样,每天清晨到了孩子们上学时间,翠湖社区大门口内侧的第一个路口处,两位身穿红色马甲的老人都会早早来到路边“打卡”站定,守护孩子们安全过马路。他们俩,一位是已经81岁高龄的石忠兆,一位是66岁的匡玲。两位老人守护的是唐山路小学的孩子们,学校正门口位于社区内,校门前不远处就是社区出入的主路,也是孩子们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过马路不要打闹,注意安全。”匡玲不时地提醒孩子们,目光在过马路的孩子和过往的车辆之间不断切换。

 

翠湖社区志愿者匡玲护送孩子们放学回家


 
 

两位老人配合默契,在早高峰期社区车辆集中驶出社区时,既快速地护送孩子们过马路,又不耽误居民上班出行。这个温馨的画面,十几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每天都会上演,成为社区居民再熟悉不过的日常。记者了解到,翠湖社区车辆保有量近2000辆,唐山路小学的学生超过千名,每天早晚的人车高峰交汇,是让人很头疼的问题。但翠湖社区的居民却没有这方面安全的担忧。

“有两位老人的守护,我们一点也不担心孩子们过马路的安全,这些年来,也从未发生过什么危险。”社区居民姜女士说,这主要得益于社区交通安全引导志愿者多年来的爱心付出。“尽管这个工作没有报酬、没有奖励,但在我心里感觉特别值得。每当拉着孩子们稚嫩的小手,把他们安全送过马路换来一句‘谢谢奶奶’,那种温暖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匡玲笑着说。

奉献

助力社区治理,志愿者队伍“遍地开花”

守护孩子们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引导志愿者,只是翠湖社区众多志愿者无私奉献、倾情助力社区治理的一个缩影。翠湖社区党委书记牟永旭介绍,社区共有101个楼座5000多户,常住居民1.1万余人,居民日常服务需求量大,仅靠十几位社区工作者难以满足,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助力社区治理的有生力量。

 

“红船服务队”志愿者在“红船驿站”商议下一步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翠湖社区“红船服务队”各分队志愿者的马甲多彩多姿

 

“2005年我们回迁入住伊始,小区还不是现在这样的封闭社区,小商贩、捡废品、小偷小摸时有发生,为了社区治安和生活秩序,我们发动党员、热心居民成立了巡逻队、交通安全引导队等志愿队伍,在志愿者的助力下,社区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很好的改变。”牟永旭称,从那时起,翠湖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也打下了坚实的群众。

十几年来,翠湖社区相继产生了 “五老党员志愿队伍”“红黄蓝志愿服务队”“老兵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者”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共有志愿者百余人,在社区巡逻、民事调解、扶贫助困、洁净家园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整合社区志愿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效率,2019年,李沧区楼山街道以翠湖社区为试点,创新志愿服务发展路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凝聚服务群众、强化治理基层力量,为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创新发展中发挥作用赋能助力。

创新

整合志愿者队伍,创新实施星级评定

“我们把所有志愿者队伍进行了梳理整合,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打造‘红船服务队’为统一的志愿服务品牌。”牟永旭介绍,“红船服务队”下设“红马甲”“黄马甲”“蓝马甲”“迷彩马甲”四个分队,由各党支部书记任队长,志愿者中党员占比达70%。根据职责分工,这四个分队,以翠湖社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长-单元长-党员中心户”五级网格管理体系为依托,分类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牟永旭介绍,“红马甲”主要负责基层党建相关工作,以十五个网格党支部为中心,辐射党小组长、各支部成员,覆盖党员中心户;“黄马甲”主要负责所属网格、单元、楼道垃圾分类工作;“蓝马甲”主要负责环境保护、社区生态建设,网格内绿色植被管理等相关工作;“迷彩马甲”主要负责社会治安巡逻,重大活动期间安全维稳、值班等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工作标准,我们建立了反馈机制,志愿者要同时接受社区党委和群众的双重监督,社区党委通过接收群众反馈意见、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等多种方式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并将其作为对志愿者工作评定的重要依据。”牟永旭说。

 

 

志愿者在“红船驿站”值班记录

而这种评定,就包括对志愿者的星级认证。在这方面,翠湖社区的创新和探索也很有借鉴意义。据了解,翠湖社区根据志愿的服务年限、参与志愿服务时间、服务对象反响和志愿服务成效等情况,分别设置三星、四星、五星志愿者。

其中,参与志愿服务5年以下,服务对象反响良好,志愿服务成效明显,可被认定为“三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6至10年,在辖区或者志愿服务组织具有一定影响力,可被认定为“四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10年以上,志愿服务事迹突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获得区级以上荣誉称号,可被认定为“五星志愿者”。这种认证工作每年开展一次,经社区党委、党员代表、居民代表评议后,公布各星级志愿者名单,颁发星级志愿徽章,对于群众满意度和志愿者互评结果较差的,酌情予以降星。

探索

建立健全奖励机制,优化志愿服务阵地建设

楼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炳昌告诉记者,为了激励关爱志愿者,吸纳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实现志愿服务的爱心循环,楼山街道还以翠湖社区为试点,建立健全志愿者奖励机制,营造尊崇礼遇志愿者的浓厚氛围。“首先,在道德模范、文明市民、五好家庭等评选工作中,我们会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表现优异的星级志愿者优先推荐。”刘炳昌举例称,翠湖社区参与志愿服务16年的资深志愿者任秀美,获2020年度青岛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社区老兵应急分队获得2019年山东省“四个100”最佳服务组织等。

此外,志愿者在社区可优先享受服务事项。刘炳昌介绍,经评审认定的星级志愿者,可享受社区共建单位提供的免费体检、银行业务优先办理等事项,并可选择专属套餐;同时,可根据实际优先享受街道、社区组织的外出学习培训等活动。“在身份认同方面,经评审认定的星级志愿者,由社区党委统一制作‘星级志愿者之家’挂牌,增强社区群众对志愿者的礼遇和尊重。在社区车位分配中,还会设置星级志愿者专属车位,凭星级可享受优先选择车位、管理费折扣优惠等奖励措施。”刘炳昌说,通过种种尊崇礼遇社区志愿者的举措,翠湖社区的志愿服务氛围越来越浓厚,居民的奉献意识也越来越强。

在翠湖社区的南湖广场上,社区的“红船驿站”每天都人头攒动,作为社区“红船服务队”的服务基地,这里每天都有志愿者值班,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分类处理。“红船服务队”总队长张延芝告诉记者,能够立即解决的值班志愿者会通知所属网格各分队志愿者协调解决,属于物业管理范畴的则联系物业处理,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则逐级提报到社区党委按流程解决。“我们志愿服务坚持‘首接负责制’原则,受理居民反映问题的志愿者全程跟踪问题解决情况,全力解决群众需求。”张延芝说。

如今,“红船驿站”已逐渐成为翠湖社区居民各项服务的联结点、社区内部便民服务的核心圈,在民事调解、心理咨询、洁净家园、扶贫助困、社区巡逻、政策宣讲等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红船服务队志愿者的身影,“红船服务队”已经成为社区基层治理工作中一支坚强的力量。(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