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下沉干部、居民志愿者……“大白”“小蓝”“红马甲”,战疫担当风景线

发布时间:2022-11-16

妻子长期坚守一线,丈夫带着孩子专程来做核酸,顺道好看看妈妈;疫情中结缘的小情侣,没空约会,抗疫阵地就是他们的“约会地点”;当了三年“大白”的60岁志愿者每天坐一小时公交车来上岗……近日,紧张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工作生活恢复正常秩序,而这背后是无数志愿者的默默坚守。11月12日,伴着初冬的寒风冷雨,记者来到市南区湛山街道核酸检测点,走近这群可爱的“大白”、“小蓝”、“红马甲”……
妻子坚守一线
丈夫带孩子做核酸顺道看妈妈
市南区湛山街道仰口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吴丹自疫情发生以来就长期坚守在抗疫一线,把临时办公地点当做自己的家,她微信朋友圈的日常记录了每轮核酸概况和日常的点点滴滴。吴丹打开微信朋友圈向记者讲述着工作的日常,“这是腿脚不便的大爷来做核酸,我们的志愿者上前去帮助”“这是我们社区细心的小伙子给我们剥的柚子,小伙子可暖啦”“这是孩子们加班,我给他们准备的火锅,等他们回来”……每一轮核酸都历历在册,每一个感动瞬间都被吴主任珍藏起来,虽然平常琐碎,但是不乏感动。在向记者介绍时吴丹脸上挂满了欣慰的笑容,堆满物资的狭窄的工作空间中回荡着笑声,社区就是吴丹另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记者了解到,吴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5岁,都是需要妈妈陪伴照顾的年龄。这段时间,经常是妈妈回到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下了,孩子长时间见不到很想妈妈,爸爸就带着孩子来到妈妈工作的华严支路7号核酸检测点做核酸,也顺便来看看妈妈。有一次担心10点多还没有回家的妻子,丈夫李延智来到了妻子的办公地点。看到忙忙碌碌冲锋陷阵的妻子,李延智既心疼又骄傲。

李延智是青岛画院的一名画家,于是就拿起手中的画笔将妻子的最美瞬间记录了下来。李延智还以妻子工作所在的湛山街道核酸检测采样点为背景,创作了水墨画《同城战“疫”》系列作品,为抗疫助力。“身处其中的人们为了这一切付出很多努力,而自己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记录或者表达一下支持”,李延智说。平时他会主动承担起照顾家里和孩子的任务,让一线的妻子没有后顾之忧、安安心心地工作。

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离不开无数这样小家默默付出,也离不开李延智这样的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小夫妻搭档默契协作
老夫妻交流全靠留言
33岁的邢一鸣,是青岛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助理,32岁的王笑薇,是青岛市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夫妻二人均是青岛市人民检察院抗疫志愿服务队中的成员,均在市南区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核酸检测点做志愿服务。二人既是同事又是搭档,既是夫妻又是战友。
 
邢一鸣负责调度志愿小组工作安排,协调街道和志愿小组工作对接、核酸检测信息录入、核对,维护现场秩序、进行消杀等工作;王笑薇每天负责核酸检测信息录入、核对,疏导缓解居民情绪、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等工作。夫妻二人共同奋战在抗疫的最前线,配合得十分默契。

邢一鸣夫妇

那段时间,每天的核酸检测五点就开始,组内其他同志家中有孩子需要照顾的、有家离检测点20公里的……照顾到组内其他同志的困难,二人主动请缨率先担任5点上岗的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员。凌晨3点50分起床,6点之前就已经采集录入信息100余人次。到8点30分第一个检测高峰结束后二人早已饥肠辘辘,终于可以轮岗吃早饭了,此时早饭早就已经冰凉,一番狼吞虎咽后,本来就有胃炎的邢一鸣感觉胃内一阵阵绞痛,为了节约防疫物资尽量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只能拿起保温杯小口小口地喝着温水。一旁身为妻子的王笑薇察觉到邢一鸣面色有些难看,得知丈夫胃炎发作后便从自己的包中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胃药,细心的举动化解了邢一鸣一身的疲惫。简单的一句“累不累,我替替你?”“放心吧!”“那我去忙了”……这些平凡的对话传递的温情,成了夫妻俩携手抗疫的慰藉和动力。

“我们下沉到社区就是来分担基层工作压力,承担一线工作的,我们辛苦,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更辛苦。只要街道有需要,我们就会克服困难鼎力相助,为打赢岛城疫情阻击战贡献检察力量。”邢一鸣说。

邢一鸣
王笑薇
 

邢一鸣和王笑薇这对党员夫妻,在抗疫一线演绎着别样的浪漫故事。在整个抗疫一线,有许多这样的“抗疫夫妻档”、“抗疫情侣档”。
 
郭炜婷是市南区湛山街道社会事务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疫情防控的报表、比对数据、回报材料等工作;丈夫是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也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俩人已携手走过十几载,志同道合的两人早在生活工作中建立起深厚的“战友情”。自疫情发生以来俩人都在各自的单位常驻,日常工作紧张繁忙,他们约定好没有紧急事情不打电话,在各自的工作结束后用微信留言互报平安,无需回复。不能相守的日子里他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王心怡和冷笑寒是一对在疫情中结缘的小情侣,王心怡是从今年5月初开始一直在湛山街道仰口路社区抗疫一线支援的医护人员,是个不折不扣的“00后”。年龄小、个子小,做起工作来却从不含糊,王心怡负责采样和转运等工作,第一次转运的时间是凌晨5点半,晕车的王心怡不敢吃早餐、喝水,就这么一直坚持到转运结束。王心怡家住胶州,每天来回近4个小时,但她没有一次迟到、一句怨言。冷笑寒是湛山街道仰口路社区第二片区专职网格员,也是“山东省优秀网格员”。此次疫情期间冷笑寒负责管控、上门核酸、转运、集中隔离等工作,同时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没有落下。嗓门大、腿脚快、性格热心爽朗的冷笑寒,日常巡查、协调邻里关系、解决居民诉求、管理商铺都是一把好手。两个年轻人平时工作中也就打个照面,连个招呼都顾不上打,抗疫阵地就是他们的“约会地点”。“小姑娘勤快,小伙子靠谱,在七八月份防汛的时候,男同志要来值班,小姑娘就跟着来照顾。”社区的老同志在忙碌的间隙也不忘磕一下CP,关键时刻体现出来的美好品质让两个年轻人愈发坚定的靠近彼此。
没有长幼没有职务
一声令下齐上阵
只要一声令下,无论是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企业志愿者还是普通居民志愿者都积极响应,有需要就迅速到岗。11月12日,记者在华严路7号检测点现场看到,即使是雨天,各个点位也都是有条不紊。
 
王琳是市南区委党校办公室负责人,电教信息室主任,也是此次疫情防控的下沉干部,是人群中亮眼的“大白”。记者见到王琳时,王琳还在雨中坚守着。王琳说,“我们在这里没有职务之分,一切听从社区的安排。大家各司其职,根据实际情况互相补位。”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王琳从晓望支路4号点位紧急调到华严支路7号核酸检测点位录入信息、维持秩序,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郭艳之前在社区医院工作,后来生二孩照顾宝宝,成为一名全职妈妈,也在空余时间踊跃地到一线做核酸检测志愿者。听说近期华严支路7号核酸检测点来了一批新手,需要有经验的志愿者来带,家住台东的郭艳收到消息向社区打好报告就立即赶过来了。1986年出生的郭艳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8岁、一个5岁,郭艳坚守在一线上,丈夫就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职责。4点40上岗,一天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平均每天采1600人次样本。
“我今年60岁了,从2020年大年初四就加入了抗击疫情的志愿者队伍,去年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和我女儿一年入的党。”今年,已是周永敏当志愿者“大白”的第三个年头,现在依然坚守在青岛海航万邦中心核酸检测点。青岛海航万邦中心核酸检测点6个窗口承担着日均检测量7000人次左右的任务,多的时候接近8000人次,人流量大,任务艰巨。家住在市北区的居民志愿者周永敏每天早上得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在被问及怎么会选择到这么远的地方做志愿者,难道不会太辛苦的时候,周永敏说,“退休之前我就在湛山工作过,对这里很有感情,至于辛苦,谁又不辛苦呢?我多干一分,别人就能少干一分,想着能多为社区工作人员分担一点。”

社区网格员焦瑞阳、王海涛、雷胜军、吴婷,披星戴月,坚守奋战,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湛山社区的退役军人党支部书记姜传山,从第一轮核酸检测一直坚持到现在,盐城路社区的居民志愿者郑丙光、张爱红也是如此;辖区企业党员志愿者圣历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王令月,一直为核酸检测助力,召之即来,成为最铁战疫合伙人……

他们是下沉干部、是医护人员、是社区工作者、是企业白领、是居民志愿者……也是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在数不清的日里夜里,风里雨里坚守着,没有一丝怨言。正是无数个这样的微光志愿者不辞辛劳的付出才让岛城迅速回复往日的平静。(来源:半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