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双山街道:一抹闪耀“志愿红”温暖一座城

发布时间:2022-11-24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行走在市北区双山街道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抹“志愿红”,或在进行文明劝导,或在义务劳动,温暖了这座城。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提档升级,推动着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和谐社区各美其美,党建广场、文化长廊、口袋公园等阵地无不传递着正能量,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文明馨香浸润百姓心田。
 
家门口建起“精神家园”
在双山街道保儿社区,一块挂在大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牌子格外醒目。实践站内设置了舞蹈室、休闲区、接待大厅、多功能教室等功能室,为辖区居民提供学习交流、文化娱乐的场所。保儿社区常住人口近8000人,如今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类志愿服务队随之多了起来,普法宣传队、老年舞蹈队、矛盾调解队……一次次志愿服务让文明之风走进了居民心里。“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有了阵地,活动更成体系、更有效果。”保儿社区党委书记郭丛说。阵地常在、活动常态、内容常新,文明实践才有生命力。眼下,会议室、党建广场、文体活动室等都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所,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技、法律、卫生、体育等阵地全部打通,真正实现了群众活动有去处、服务有保障、精神有寄托。
 
整合社区资源,构建15分钟志愿服务圈
近年来,双山街道致力于整合辖区内各类志愿服务资源,构建15分钟志愿服务圈,让居民就近获得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在蚌埠路社区辖区里,经常进出一支身着红马甲的队伍,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带些生活用品。这是一支由退役军人组建起的队伍,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各个岗位上为人民奉献着,在公益服务一线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细微之处彰显敬老爱老,用实际行动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关爱和温暖。“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来到社区为居民磨刀,献出一份力量给居民提供一份方便,感觉格外充满意义,虽然已经退伍,但依旧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奋斗,为民服务。”志愿者隋福恒告诉记者。
 
双山社区有一支医疗健康志愿服务队,队员都是卫健局离退休的医护人员,他们定期到社区举办义诊活动,为居民提出科学养生建议,摸清群众健康方面的“急难愁盼”,及时“对症下药”。
 
党旗高高飘扬,架起党群“连心桥”
党旗飘扬,党徽明亮。为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围墙”,市北区双山街道全员上下,闻令而动、迅速响应,积极投身核酸检测各项工作。在每一次的核酸检测现场,除了业务精湛的白衣天使、默默坚守的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全力配合的居民群众,还有一群“流”于各个角落,为大筛减少“阻力”充当“润滑剂”的志愿者,持续注入文明实践力量。连日来,双山街道结合核酸检测实际点位情况,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亮身份。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联合组建多支志愿服务“小分队”,为老、弱、病、残、幼、孕等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主动提供搀扶帮助、扫码登记等人性化服务。核酸检测点上,他们坚守责任岗位,提醒群众们有序排队、戴好口罩、扫描场所码、出示健康码,认真核对检测人员身份信息并及时录入,保证核酸检测过程规范有序。“我从凌晨5点就来了,关键时刻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守护群众健康安全。”企业党员白领孟琪说。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就是一座座坚实可靠的战斗堡垒;一位位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就是一名名冲锋陷阵的战士。

下一步,市北区双山街道将继续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疫情防控工作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志愿服务力量,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实屏障,让“志愿红”成为疫情防控最温暖的底色。(来源:大众报业·半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