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红白理事会“理”出文明新风尚

发布时间:2022-12-19

劲吹文明风,满目皆新景。“过去,谁家遇到婚丧嫁娶的大事,不花钱费力、大操大办,就觉得没面子。如今,大家都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群众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文明健康……”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董家埠社区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完善居规民约等措施,推动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吹起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移风易俗难,主要难在群众过不去心头的坎。在农村,传统风俗有特有的人情味,但也有很多陈规陋习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抓移风易俗要解群众“心结”,对症下药。针对群众反响强烈的这些突出问题,自2018年以来,董家埠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社区乡贤、红白喜事“总理”等群体的带头作用,把相关约定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政策宣讲、入户宣传等方式,开展婚育新风宣传、厚养薄葬倡议、丧事简办规范等行动。并通过社区“两委”会议推荐等程序,积极发动社区德高望重的老人、有办理红白事经验的人组成“董家埠社区红白理事会”。
董家埠社区积极通过红白理事会引导居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得到居民的普遍好评。“社区红白理事会履行监督义务,倡导婚礼喜事新办,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大摆宴席,杜绝铺张浪费,凡是居民家中有子女结婚,邻居们都会主动帮忙,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文明新风尚。”董家埠社区民政工作负责人段春霞说。
 
红白理事会能否真正“理事”,关键在人。“要是没有董书记,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2020年初,董家埠社区居民董先生的母亲突然过世,彼时正值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正当全家人为丧礼一筹莫展时,董家埠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董龙带着社区红白理事会的董志等理事会成员们主动上门,不仅为他们操办了一场简朴的葬礼,社区工作人员还全程陪同董先生将后续开具证明、销户、安放纪念堂等工作一一完成。
段春霞是董家埠社区民政工作负责人,也是社区红白理事会的骨干成员。作为金牌志愿者,在社区居民去世后,只要其家人有需求,她都会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带领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为逝者家属提供无偿服务,帮忙操办一场隆重又节俭的丧礼,倡导社区居民厚养薄葬。
 
“今天一是来看看你们,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二是再次感谢对社区红白理事会工作的支持,从简办理老人的丧事。”2022年9月30日上午,董家埠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董龙与理事会成员段春霞等来到社区去世老人董老太太家中,看望她的亲属,并代表社区送上慰问金。
 
前段时间,董老太太因心力衰竭不幸过世,家中打算按照传统习俗处理老人后事。社区红白理事会得知后,上门向其子女宣讲政策、劝说简办丧事,老人的子女虽在悲痛中,但也表示理解支持。随后红白理事会成员一同帮助老人家里人料理后事、提供服务,老人在亲属简单吊唁、亲朋好友护送中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推行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已经成为农村新风尚,老人的子女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把白事‘简单办’一样能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孝心’。这份‘孝心’不再只是简单的表达晚辈的‘孝顺’与‘思念’,它还表达了老人一家‘破旧立新’的态度与‘新事新办’新观念,这份‘孝心’被赋予了新意义。”董龙说。
      如今,走进董家埠社区,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带头监督牌、村规民约,错落有序的庭院形成一幅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美景。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发动党群志愿者,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定期摸排乡风文明突出问题,引导广大居民自愿当文明人、做文明事、建文明社区,推动居规民约从“选择性遵守”变为“自觉性约束”再到“全民性参与”,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来源:齐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