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徐立强在大会上作了主旨发言,发出了青岛市城阳区湿地保护的好声音,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赞美和肯定。
41岁的徐立强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公益事业已有21年,发起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区县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组建起一支超过5000人的志愿者团队,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累计收容救护野生动物2100余只,保育濒危植物青岛百合500多株,成为远近闻名的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的“守护者”。
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徐立强作了题为《青岛城阳湿地科普实践与思考》的主旨发言
“志愿林长”的一天
2022年10月份,青岛市城阳区再次迎来候鸟迁徙季。天不亮,徐立强就带领协会志愿者来到白沙河湿地,驾驶橡皮艇清理水中的地笼网具和拦河渔具。据徐立强介绍,受多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思想的影响,现在仍然有部分居民偷用灭绝式网具在湿地捕捞水生生物,而这些资源同时也是众多候鸟的食物。在此栖息繁殖的濒危珍稀鸟类会钻到这些网具周边觅食,尤其是地笼网具,因其网口非常小,水生生物和鸟类一旦进入便无法逃脱,对湿地生物多样性构成了极大威胁。
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志愿者们共清理出各类网具超过200米。看了一眼时间,徐立强张罗着大家赶紧上岸,因为周边的夏庄街道源头小学和丹山小学的学生们正赶来开展生态保护社会实践活动,他要用今天鲜活的成果给孩子们上一堂生态环保课。橡皮艇逐渐靠岸,学生们也到达了指定地点。徐立强顾不上擦除衣服上的泥水,“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实践课老师。
“人类和动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有很多科学研究都是通过动物仿生学获取智慧的。你们说动物厉害不厉害?”“厉害!”“他们不仅是我们保护的对象,更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在一番交流后,徐立强和学生们一起动手销毁了网具,放归了获救的各类生物。像这样的公益活动,协会每年要组织上百场。
结束了一上午的工作,志愿者们回到了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这是一处简易的小木屋,里面贴满了救护野生动植物的照片,木屋周边环绕着多处围栏,里面喂养着被救护的各种动物。徐立强说,这些都是志愿者在巡护过程中救起的,待它们恢复野外生存能力后,将被陆续放生。
中午简单吃上几口饭,来不及休息,徐立强又带上装备往山上出发了,他要去查看红外相机的运行情况,并将记录的素材带回,晚上还要对相关素材进行整理归档……这是“志愿林长”徐立强忙碌的一天,也是他志愿服务21年来普普通通的一天。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徐立强每年开展百余场环保活动,让保护湿地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发芽
因缘际会的野保路
在岛城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徐立强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型人才”,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并没有科班学历教育背景。那么,他为何会走上这条保护之路?
徐立强从小生活在地处崂山西麓的夏庄街道白沙河畔,对于山上河里的一草一木、花鸟鱼虫,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2001年,正在读大学的徐立强寒假回家,恰逢青岛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2003年更名为“青岛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到崂山西麓进行鸟类环志和资源调查,需要一名熟悉山野路况的向导。徐立强主动请缨,由此对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产生了浓厚兴趣。没多久,他便加入了青岛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成为协会最年轻的志愿者。
出于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兴趣,徐立强选修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外资企业工作,闲暇时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很快成长为鸟类收容救护、科普宣传活动的骨干志愿者。为了专心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2017年徐立强辞去工作,于次年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区县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并将野生动植物保护站逐步做大,功能也越来越完善。熟悉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的人都知道,当年为了建它,徐立强甚至卖掉了自己的婚房。
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所在的城阳区夏庄街道少山村位于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21年来,每逢春、秋两季,徐立强和志愿者们都会走进深山巡山护鸟,割除捕鸟网具。山路崎岖难行,徐立强经常受伤。但比这更危险的是与偷猎者发生正面冲突。他右手上的几处疤痕,就是一次在劝阻偷猎者时被对方用镰刀砍伤的。徐立强说,作为社会组织,协会没有执法权,遇到不配合的只能讲道理、讲法律,有时要对峙很长时间才能解救被网捕的鸟类。虽然过程中充满艰难险阻,但徐立强还是坚持了下来。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主要工作是第一时间对受困的野生动物进行收容救护,图为徐立强在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救护野生动物
代代努力,久久为功
2015年,徐立强认识了一位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老前辈,名叫刘学永。刘学永老人用20多年的时间,对崂山的绝大部分野生植物和湿地鸟类做了详细的资源调查,累计拍摄了20多万张照片。因重病缠身,刘学永老人将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无偿托付给徐立强,希望协会可以把这些资料继承下去,用于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宣传活动,从而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徐立强认为,这是一种“托孤”,接受了就应该倾尽全力去做。
“生态环保不是一时兴起,需要代代努力、久久为功。”刘学永老人生前的话不断萦绕在徐立强耳边。既然改变不了祖辈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那就改变下一代。实干的徐立强马上开始对接学校,如此一来,在繁忙的救治野生动植物工作之余,又多了一项给孩子们讲公益课的任务。
协会自成立以来累计组织开展了360多场志愿者参与的文明实践活动,参加的青少年人数已超过6万人。“通过科普进校园活动,真正激发了青少年热爱自然、热爱湿地、热爱野生动植物的热情。他们广泛主动地参与,以小手拉大手,不断扩大社会覆盖面。”徐立强认为,现在的青少年群体已成为青岛市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志愿林长”当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将生态种子深植青少年心中,徐立强发起了“为鸟安家·助力乡村振兴”公益活动。每年初春时节,他组织青少年志愿者,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制成各类生态宜居的鸟巢,将其悬挂于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山林和湿地,用来招引保护鸟类。“鸟在巢里繁殖后,会去吃各种昆虫,这可以有效守护农林生产的生态安全,减少农药使用,从而保护湿地水源,形成一个很好的生态链条。”徐立强说。截至目前,参与“为鸟安家”行动的家庭已经超过1万个,累计制作鸟巢接近3万座,每年有红尾鸲、大山雀等鸟类驻留繁衍的鸟巢达1500余座。
在徐立强发起的“为鸟安家·助力乡村振兴”公益活动中,青少年志愿者将手工制作的鸟巢悬挂于湿地山林
从一个人到一座城
城阳区白沙河湿地入海口有11座河心岛,海河交汇处的小岛,本应该是重要的鸟类迁徙繁殖地,却因一些居民上岛种菜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河心岛生态破坏。2018年,徐立强在巡护中发现这个问题后,联合相关部门带领志愿者将河心岛管护起来。
协会志愿者众筹资金购买了榆树、小叶女贞、柽柳等各种植被,在河心岛上开展起生态修复,同时也用防腐木搭建了一些适宜鸟类停歇栖息的平台。五年之后,这里已是草木葳蕤,震旦鸦雀、鹤鹬、青头潜鸭、黄嘴白鹭等几十种鸟类在此栖息繁殖,成为当地母亲河湿地中的一个生态绿洲。
在2022年底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召开前夕,国家生态环境部官微发布了短视频《我眼中的绿水青山》,向全球讲述了协会用五年时间将荒岛变“青春鹭岛”的故事。徐立强认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事业道阻且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21年,从一个人到一座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支持,近10万人次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活动。徐立强将平时的保护、科普行动制作成93期短视频《生命周记》,累计阅读量已超过1000余万次;2021年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主题征文集中,协会事迹《埋下保护种子,倾情守护20载》入选,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2022年,徐立强受邀参加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并作为受表彰代表发言……这一系列成果和荣誉是对徐立强多年来坚守生态环保事业的褒奖和肯定,也成为他未来沿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和支撑。
“在城阳区‘志愿林长’模式推出后,已有近万名志愿者参与相关活动,有力提升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我们要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为子孙后代留下鸟语花香、鱼游浅底的美丽家园,贡献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力量。”徐立强说。(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