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文化胡同”:办了14年,内容一直在更新

发布时间:2023-03-23

“点着了炉中火放出红光,青烟起火光闪闪不同往常……”伴随着早春暖阳,青岛莱西市永兴街社区“文化胡同”里,社区居民在二胡、扬琴、坠琴、鼓板等多种乐器的伴奏下,唱起了传统吕剧《红嫂》,引来现场观众阵阵喝彩。说起这里的“文化胡同”,就离不开这位老人——昌德松,作为“文化胡同”的创始人,大家都尊称他为“昌老师”。
昌德松与老伴张英创建文化胡同。资料图片
 
1993年,昌德松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一直热心于文化公益事业。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自掏腰包买来石灰和涂料,把门口长120米的小胡同粉刷一新,亲手将奥运知识、比赛动态图文并茂地绘制在墙上,当时,这里被称为“奥运胡同”,引来不少群众前来参观。后来,这条“奥运胡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胡同”和“教育基地”。
昌德松在宣讲家庭、家教、家风故事。资料图片
 
时间更迭,“文化胡同”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从党史学习教育到党的二十大……昌德松的文化墙内容与时俱进。与此同步,“文化胡同”也在不断进行升级改造,除了保留以前的平面绘画外,还吸纳了照片墙、3D立体画、立体浮雕、宣传刊板等形式。
 
如今,在当地的帮助下,昌德松打造了“红色文化胡同”“传统教育文化胡同”“社区文化胡同”“发展教育文化胡同”“妇幼关爱文化胡同”“时光印象文化胡同”6条主题胡同,进一步发挥宣传阵地、活动载体作用,“文化胡同”成为影响带动社区及周边群众践行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
“文化胡同”的居民在表演节目。资料图片
 
“昌老师的宣讲非常及时,形式也很接地气,让我们学到并且感悟到很多:在社会上要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里要做一个好成员,在相处时要做一个奉献者,在工作中要做一个建设者,在生活中要做一个环保者。”社区居民任美玉说。
昌德松老人在“文化胡同”为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资料图片
 
“昌老师今年91岁了,不仅是社区老党员,也是永兴街社区文明实践家庭站的志愿者。这次宣讲活动,是社区居民‘点单’,指定昌老师给大家讲文明新风。”永兴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守全说。
 
为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社区采取“群众点单”的模式,居民们想听谁讲、讲什么,都可以在“上善莱西”数字平台上提出需求。
 
除了打造“文化胡同”,昌德松还致力于创建“书香社区”。他将家里原本用于出租的房间空出来,办起了“爱心书屋”。除了家中的藏书,他还用自己的退休金购买新书,供大家免费借阅。不少居民受到昌德松的影响,纷纷将自家的图书送到书屋,大家也养成了借阅完毕及时归还的好习惯。
昌德松在“爱心书屋”带领孩子们开展读书会。资料图片
 
最喜欢“爱心书屋”的莫过于附近的学生们,放学后或双休日,屋子里总是挤满了前来借阅图书的学生。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昌德松还在胡同口设置了“流动报刊图书服务站”,上面放置的是他订阅的几类报纸和各式图书、杂志。借助书屋集聚人气,永兴街社区就在“传统教育文化胡同”里打造“德松文化庭院”,集阅览室、讲堂、娱乐室、展览创作坊、心理咨询室于一体,传播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作为“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二十多年来,昌德松家庭不仅坚持手绘文化墙,创建“文化胡同”,还广泛开展宣讲活动,让公民道德建设内容更直观形象,传递好家风,弘扬正能量,影响带动了数万家庭。
 
十几年来,“文化胡同”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届党代表大会和全会精神以及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有关法律知识等,深受居民和中小学生欢迎。
 
永兴街社区实现学生零辍学、零犯罪、零伤害、零失足;家庭零暴力、零虐待、零遗弃、零教唆,社区里拥戴党中央、传播正能量、争做志愿者、助人为乐蔚然成风,不少人自觉加入“文化胡同”的打造之中。
 
如今,“文化胡同”已成为莱西市文明实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青少年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文化胡同”也凝聚了强大推动力,辐射带动周边25个社区、近千个村庄的文化墙“全面开花”。(来源:半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