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彤和她的伙伴们”丨如果高考作文由他们来写……

发布时间:2023-06-09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这是2023年夏季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作文的阅读材料。
 
如果,这个作文让来自青岛地铁的青年志愿者来写,他们将写出怎样的故事呢?近日,青岛地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群英会”交流分享活动。热心开车护送问路老人并登上报纸头版的吴彤,5年参加了263次救援保障行动的王伦珂,传承最美家风的彭一又夫妇,青岛地铁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单华博……他们娓娓道来参与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现场的青年志愿者们深受感染、备受鼓舞。
“群英会”交流分享活动现场
 

青年“青”听
青年志愿者代表分享青岛市地铁志愿服务协会上半年志愿服务开展情况

      活动从青岛地铁志愿服务宣传片中拉开帷幕,一个个画面回顾了广大青年志愿者用炽热的青春投身志愿服务的温暖瞬间。随后,青年志愿者代表刘政佳分享了青岛市地铁志愿服务协会上半年志愿服务开展情况。
吴彤分享驱车护送患癌陌生人的故事
 
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让人瞬间感动。近日,青岛市民李先生拨打半岛新闻热线,想要感谢一位青岛地铁的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耐心为他指路,还开车将他送到目的地。一件小事温暖了身患癌症的陌生人。
 
李先生寻找的正是青岛地铁2号线李村站站务员吴彤。除了站务员的身份,她还是青岛地铁“畅达幸福”品牌宣讲员,为大家讲述那些发生在地铁内外的感人故事。她从那个讲故事的人,变成了如今感人故事里的主角。
王伦珂分享参加救援保障行动的故事
 
奔赴土耳其赈灾、赴莱西抗疫、搭救被困驴友……5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263次救援保障行动,总时长2260.5小时,他是青岛地铁2号线李村站值班站长王伦珂。
 
他一直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当做座右铭,在青岛市地铁志愿服务协会的号召下,成立了“伦珂志愿服务团”,许多年轻同事主动加入其中。他们多次帮助乘客找回遗失物品、护送乘客到达目的地,工作之余探望孤寡老人、给留青环卫工人送温暖,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地铁青年踏上公益道路。
彭一又分享传承最美家风的故事
 
“青岛市文明家庭”彭一又、王维景家庭以良好家风、美德善行树起文明榜样,以小家带动大家,真正做到让文明从家庭出发。
 
他们投身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两个孩子从小就看在眼中,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孩子们自上幼儿园起就加入到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小小志愿者队列中,走进公园、走上街道捡拾垃圾,发动路人践行环保理念,看望空巢老人,传递关爱、送去陪伴。
单华博分享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故事
 
“茫茫人海中,能够用自己的血液点燃白血病患者延续生命的希望,我感到很幸运,我也很期待下一次与有缘人相遇。”青岛市第134例、青岛地铁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单华博感慨地说道。

      由于造血干细胞捐献遵循“双盲”原则,单华博只知道对方是名小朋友,在病房,他以书信的方式写下了自己的祝福:“祝你早日康复,茁壮成长,往后的日子越来越好。”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无偿献血、中华骨髓库的公益行动里。
 
青年“青”为
吴彤等学雷锋典型获颁“文明宣传使者”证书,借此激励更多的地铁青年在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的征程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发挥“身边的榜样”带动作用,营造企业内部积极融洽氛围,打造企业外部“Metro+”生活生态圈。 
参会青年踊跃分享心得感受

青岛市地铁志愿服务协会品牌“心馨相伴”参加青岛品牌日“地铁之夜”
 
参与活动的地铁青年们也交流了心得感受,纷纷表示,青岛地铁的青年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使命,让青年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打造了志愿服务的新高地!
 
作为青岛市第一家由国有企业发起的志愿服务组织,下一步青岛市地铁志愿服务协会将继续聚焦地铁客运服务与社会公益责任,培育更多优秀志愿者,打造更多优质公益项目,努力为我市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地铁力量!(来源:青岛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