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洛阳路街道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乐所”

发布时间:2023-08-04

为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近年来,洛阳路街道积极延伸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末梢”,在所、站的基础上将阵地向居民户、网格站点和商业网点延伸,以海琴社区为试点,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乐所”,着力推动文明实践活动高质量、有特色、走在前。
 
统筹谋划布局
打造“家”门口的实践阵地
街道立足辖区实际,紧贴群众需求,以党员骨干、“五老”志愿者、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热心群众、最美志愿者等为主体,让群众担当主角,深化文明实践联系纽带,充分尊重家庭成员意愿,综合考虑居民户家庭周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距离,依托客厅、书房、庭院、胡同等场所,探索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此外,街道创新延伸家庭站阵地内涵,通过举办家庭站挂牌启动仪式,让家庭站“挂牌亮身份”,全面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自2022年运行以来,海琴社区已建成10个“乐所”,其中“网格乐所”2个,以居民名字命名的家庭“乐所”7个,还有1个是以爱心单位命名的“吉祥乐所”,今年拟计划再建5个“乐所”,实现整个社区文明实践家庭站全覆盖。
 
践行“五有”标准
凝聚多方力量参与共建
基于辖区高占比的老龄人口现状,本着“快乐养老”服务理念,社区依托“玉波工作室”,探索分龄互助养老模式,按照近邻原则,每个“乐所”吸纳8-10名中低龄老人,引导组建中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结成互助小组,每月开展“爱心敲门”“聊天陪伴”等养老互助活动,让老年人不仅是社区服务的受益者,更加成长为社区服务的践行者。
 
为了让“乐所”的运行更加规范、更可持续,在街道的统一指导下,每个“乐所”都建立完善了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并吸引两新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红色合伙人”参与共建。目前,“乐所”已与十余家爱心企业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提供与空巢、失独、患有重大疾病以及残障等困难群体结对帮扶、为高龄老生日时送去长寿面以及在传统节日给老人准备精美礼品等暖心服务。
 
开展特色活动
丰富“五为”志愿服务内涵
针对老年人精神生活匮乏、社交关系单一等问题,每个“乐所”的骨干成员,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分成学习型、娱乐型、手工型、聊天型等不同兴趣爱好小组,开展接地气、聚人气的特色活动。在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老人们共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体味“我们的节日”温情;家庭站的老党员带头讲政策讲理论,把“普通话”变成“青岛话”,在拉呱中把理论“讲明”、把形势“讲清”、把政策“讲透”,居民心中的烦闷、邻里之间的纠葛往往也能一并化解;讲述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从自身做起,在生活中践行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乐所”成立以来,已先后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中秋送温暖”、“庆重阳、迎国庆”、国庆节升国旗、老来乐笔会、品茶、老年人健康讲座、庆祝妇女节等活动30余场。“乐所”还特别注重加强与中青年和儿童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展青年联谊会,让他们走出家门,扩大“朋友圈”;在世界读书日,“乐所”老人与幼儿园小朋友们共读红色图书,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老一小”,其乐融融。
同时,文明实践所、站将志愿服务项目搬进家庭站,延伸志愿服务“微触角”,“红色宣讲”、“手工课堂”、“劳动教育实践课堂”、“姐妹花调解”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在家庭站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群众的欢迎。
 
基于海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乐所”试点的成功探索,下一步,街道将及时提炼总结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号召其他社区对标对表、比学赶超,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因地制宜,形成一批有特色易推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样板。(来源:文明市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