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妇女儿童生命健康!青岛市北区打造“3+5+3”服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3-09-19
近年来,青岛市市北区卫生健康局创新“3+5+3”妇幼保健服务模式,以“三大建设”为核心,实施“五项工程”,搭建“三个载体”,有效保障妇女儿童生命健康,连续两年全市妇幼保健服务综合考核第一,入选全国出生缺陷防控耳聋基因检测实验基地,相关经验做法被《人口与健康》等载体刊发推广。
推进“三大建设”,夯实服务基础
推进全链条体系建设
高效开展区域化“大妇幼、大健康”发展服务,创新妇幼保健1+6+32”诊疗服务体系,以妇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为核心、6所助产医疗机构为依托、32所社区服务中心为网格,构筑妇幼保健、助产医疗机构、基本公卫服务联动模式,搭建婚前——孕前——孕期——产后——儿童期保健“区块链”妇幼保健服务平台,强化三方转诊、专家咨询、健康教育资源共享,推行高危孕产妇、儿童保健服务闭环管理,实现妇幼保健无缝隙衔接、全链条服务。
推进高质量服务能力建设
投入2.72亿元,打造建筑面积1.99万平方米的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配备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万元以上设备110台,建立国家级耳聋基因检测基地、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预计年底前竣工。进一步优化妇幼保健服务流程,落实妇幼保健服务首问与首诊负责制,优化检验报告等工作流程6项,创新实施办理生育登记、分娩补助等容缺受理机制,允许在主要材料齐全的情况下“边受理边完善”,提升为民服务效率。
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
打造年龄、专业、职称配置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加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创新打造学理论、学技能、学创新“三学”活动平台,探索建立初中高三级学习机制,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专题培训和竞赛比武32次,多次荣获省、市各项专业服务技能大赛优胜个人奖,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深入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实施“亮品牌、亮承诺”双亮行动,打造“情暖妇幼 健康市北”服务品牌。
实施“五项工程”,保障服务质量
实施生殖健康预防工程
将免费增加SMA遗传病筛查、“两癌”筛查等服务列入政府实事。实施“一拖二”生殖健康服务模式,即以婚前保健为龙头,带动孕前保健和妇女常见病诊治服务。免费提供套餐式、点餐式婚孕前保健服务,完成健康体检、咨询指导、跟踪回访等孕前保健服务1.6万人次。开展登记与婚检“一站式”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目标人群主动参检意识,婚检率上升至85%,孕前检查覆盖率与艾滋病筛查率均为100%。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和免费提供HPV筛查1.5万余人次,妇女常见病筛查率89%,筑牢生殖健康“三维”防治防线,全面提高育龄妇女健康水平。
实施孕期保健安全工程
建立妇幼中心、医疗机构、社区中心孕期保健三方联动机制,实现孕期保健绿、黄、橙、红、紫“五色”闭环式管理模式,风险等级对应颜色逐渐增高。采取“一人一册一案”个性化服务方式,分级管理橙色、红色孕产妇6100余人次。搭建绿色转诊通道,完成区市间转诊2800余人次。开展优生优育评估与指导、产前筛查、孕产妇保健及高危孕产妇管理,完成体成分检测、营养指导、贫血、生殖道感染等治疗服务3.8万人次。在全市率先开展母婴阻断爱心行动,免费发放婴儿隔尿垫、纱布浴巾、免费筛查单等“大礼包”。免费提供母婴“艾滋病、梅毒、乙肝”“三病”检测服务4100余人次。加强专病管理,母婴“三病”检测率、产前筛查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以上,全区孕产妇死亡率为零。
实施儿童保健质量工程
针对儿童生育发育特点和健康保障需求,创新实施1-6岁儿童保健“421契约式”免费查体服务,1岁内4次、2-3岁每年2次、4-6岁每年1次。加强基本公共卫生儿童保健和托服务工作,建立硬件设施、人员配置、制度建设等10余项模块标准,严把从业机构、从业人员准入、上岗服务关,通过现场督导、网络例会、问题讨论等多种方式,不断促进服务水平提升。完成新生儿访视、营养喂养、保健护理及疾病预防服务6500人次,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16%和3.16%,明显优于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
幼儿保健“契约式”服务
实施惠民服务暖心工程
健全惠民服务推进机制,明确任务清单,强化源头宣传,形成区级财政卫健、街道、妇幼中心“联动”模式,切实打牢惠民工程“地基”。进一步扩大妇幼保健受益人群,深度融合妇幼保健惠民服务,区政府实事免费“两筛一补”升级为“四筛两补”,即实施免费妇女乳腺、宫颈两癌筛查、孕妇遗传性耳聋基因及叶酸基因筛查,免费为孕妇补充多维元素、为0-1岁儿童补充维生素D,极大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四筛两补”宣传义诊
实施智能服务便民工程
搭建小区物业“智能化+”药具发放平台,进一步优化避孕药具自助机布局,在30个医疗机构、高校等公共场所内,规范安装设置药具自助发放机,实现药具服务智能化、便利化。推动实现妇幼保健电子服务系统与市智慧妇幼平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可提供预约、挂号、电子病历、信息查询等便民服务,常规检查时间缩短20%。组织开展免费药具进万家活动,截至目前,免费发放药具77.6万余份,服务群众7万余人,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荣获“药具管理省级示范站”称号。
搭建“三个载体”,提升服务水平
搭建“云上妇幼”宣传教育载体加大惠民政策宣传力度,制作《市北区妇幼保健服务一册通》,打造“四送七进”宣教品牌,开设“公益课堂”100余期,开展宣传义诊活动26次,发放宣传资料1.9万余份;建立孕产妇、儿童、中医等各类妇幼保健微信群40余个,并利用微博、腾讯APP、各级微信公众号、网络媒体等线上方式,发送妇幼保健预防治疗知识、惠民政策健康科普及视频等8500余条次,公众号涨粉3.8万,获20余万点赞量,有效提高妇幼保健服务知晓率。
妇幼保健宣传义诊活动
搭建“中医+”特色服务载体
在全市率先打造妇幼保健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建设妇幼国医中心,先后引进骨质疏松、鹰演DDFAO、中医熏蒸设备等先进分析和治疗设备。建立健全妇儿中医保健服务机制,创新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小儿推拿、妇女“五期”保健、孕妇针对性辩证施膳指导及情志调理等中医新技术服务27项,免费提供线上保健指导、跟踪随访中医服务等4700余人次,中医服务处于市内妇幼系统领先水平,深受服务对象好评。
“中医+”妇幼保健义诊活动
搭建“志愿+均等化”活动服务载体
成立党员团员、专家学者组成的“爱心桥”志愿服务队8支,利用母亲节、儿童节等节假日和主题日开展常态化、特需化的“零距离”志愿服务活动.免费为特殊群体和群众义诊服务2000余人次。针对非户籍常住育龄妇女、孕产妇、儿童等人群实际全力推进妇幼保健服务均等化工作,免费提供母婴“三病”检测、产前筛查等服务1万余人次,惠民服务支出461.6万元,全力守护群众健康安全。(来源:文明市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