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山东行丨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奖单 青岛城阳志愿服务“滴滴”模式
发布时间:2023-10-30
10月27日,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青岛市城阳区。城阳区的志愿服务“网约”模式属全国首创,通过“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奖单”的工作闭环,做到志愿服务供需及时、精准、有效对接。
在哪做?盘活阵地资源
“包容、善良、上进的父母,这就是最好的学区房。”10月27日,在城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山东省文明家庭纪燕正在阳光讲堂进行宣讲。此时,10余个阳光讲堂中,还有拉丁舞、健康普及等多门课程正在进行中。
依托城阳区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百姓乐园等现有场所、阵地,建成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楼设有山东首个新时代结婚礼堂,目前已为300余对市民举办新时代婚礼。三楼共有10余个阳光讲堂,广泛开展讲理论、讲党史、讲政策、讲故事、讲文化等各类“声”动宣讲活动。
其中的重头戏为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城阳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心,集“指挥、培训、展示、服务、孵化”等功能于一体,为全区916支志愿团队和17万余名志愿者搭建起区级志愿服务“大本营”。
城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意图
据城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升介绍,青岛市城阳区不“另起炉灶”,在盘活激活、统筹融合、延伸共享阵地资源上下功夫。通过整合现有基层阵地资源,推动文明实践全面展开,搭建起基层治理的新阵地、新载体、新平台。目前形成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中心,整合周边大剧院、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以及票友戏台、休闲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
谁来做?统筹各方力量
当天14时许,城阳区志愿者李龙正在辖区一位老人家中为老人理发。“我们昨天接到老人的求助,自己出门不方便,能不能上门理发,按照约定的时间,我们今天就来了。”李龙说。李龙只是城阳区17万余名志愿者之一。
据王升介绍,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越来越多的“传统熟人社区”转向“新型综合社区”,城阳区通过统筹各方力量、完善褒奖激励,鼓励基层与志愿服务力量合理对接。
目前,城阳区统筹党建、宣传、文化、卫生、教育、群团等各方资源,成立起以区委书记为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建立“8+8+10”支二级志愿分队,包括8支街道志愿服务分队;8支三级宣讲巡访团、党员干部、先模人物、阳光使者、健康卫士、文化文艺志愿服务协会、萤火之光志愿联盟、“志愿楼长”分队和10支全区志愿服务骨干团队,形成916支特色小队、17万余名志愿者。积极发挥“志愿楼长”分队作用,全区共划分了41个工作片、4941个基础网格,共有1.1万余名“志愿楼长”,他们成为群众身边常驻的志愿小分队。
如何长久?形成长效机制
市民下载APP,注册“成为志愿者”,然后点击“我要点单”填写相应需求内容即可。系统将需求信息向方圆3公里内的注册志愿者、志愿团队发送。志愿者、志愿团队关注平台信息,根据分类选择自己想要组织参加的活动。
志愿服务”网约“模式指挥大屏
这就是城阳区在全国创新性地建设志愿服务“滴滴”模式,个人、单位、社区可以通过线上“文明实践”积分平台发布志愿服务需求,附近的志愿团队、志愿者可以接单,志愿服务中心就近派单,形成“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积分奖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实现了志愿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目前平均每天接单量为10单左右。截至目前,已通过平台收集、解决群众需求近5万余件、服务群众7万余人次。
城阳区城阳街道大北曲后社区志愿者上门教老人如何使用“一键呼叫”设备 资料片
同时,依托志愿服务“网约”模式,开发了志愿服务“一键呼叫”系统,在城阳区39个社区试点。为65岁以上老人、独居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精准、及时的24小时志愿服务,相应的应急、健康、生活三大类需求,可随时随地呼叫亲人、医生和志愿楼长。(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