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点亮幸福生活!青岛市即墨区环秀街道用心用情写好文体服务文章
发布时间:2023-11-28
2023年,青岛市即墨区环秀街道围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目标,把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强化文体阵地建设,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用心用情书写文体服务文章,点亮百姓幸福生活。
书写惠民活动文章 赋能文艺繁荣生态
流动的舞台让文艺演出走出剧场,走进居民的身边。今年以来,即墨区环秀街道致力打造“文化纵享 爱尚环秀”文化品牌,依托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文化进万家”“黄河大集”“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传统节日系列民俗活动、传统文化展演、非遗进社区、趣味运动会等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与志愿服务,把群众的文体生活与文明实践相结合,将300余场活动开在群众“家门口”。以送戏下乡等活动为载体,配送传统戏曲、舞蹈、歌曲、器乐等惠民演出,其中送戏下乡26场、公益电影放映360余场。各社区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汇演、纳凉晚会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新亮点。
即墨区环秀街道积极为辖区居民群众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群众站在舞台中央,让更多居民有机会由文化观赏者成为舞台主角,以“我们的舞台——秋晚春晚直通车”为契机,策划为期三天的“百姓大舞台”文艺展演活动,其中京剧《沙家浜》选段《军民鱼水情》在“我们的舞台——秋晚春晚直通车”即墨总决赛中荣获优秀奖,环秀街道荣获优秀组织奖;举办了“我们的舞台广场舞大赛”,选拔出的河南村舞蹈队和佳源都市舞蹈队分别凭借《走进新时代》《逆战》两个节目荣获即墨区2023年广场舞(秧歌)大赛决赛二等奖和三等奖;打造“民星舞台”群众文体活动品牌,开展“民星舞台”文体团队展演活动6场,覆盖6个农村社区,营造“天天有活动、村村全覆盖、人人都参与”的浓厚氛围。
书写阵地建设文章 巩固文体服务成果
2023,环秀街道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打造“15分钟”文体圈,让群众文化生活“有去处”。38个自然村、11个城市社区均设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内有阅览室、文化培训室、综合文体活动室、电子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等活动设施。墨河公园、环秀湖体育休闲公园、口袋公园等多功能运动场地,让群众15分钟文体圈不断完善,有了这些“家门口”的文化阵地后,居民们参与文化活动和文艺创作的积极性更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
文体建设,既要重硬件,更需重软件,今年以来,环秀街道聚焦常态化机制建设和全员参与的氛围培育,常态化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趣味运动会、乒乓球赛、象棋比赛等赛事。在常态化开展的文化活动的引导下,环秀街道大力培育群众性文艺社团,完善登记规范、政策扶持、业务指导、跟踪评价等培育机制,曳步舞、扇子舞、锣鼓队、太极拳、合唱团等100余支社区文艺社团脱颖而出,成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文体设施的不断完善,文体活动的日益丰富,使居民“入有农家书屋,出有文化广场”,持续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书写志愿服务文章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即墨区环秀街道着眼于凝聚群众,整合各方资源,充实志愿服务项目,推进文明实践落地开花。持续推进“文明创建 志愿先行”主题活动常态长效,抓好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志愿即墨”线上小程序运用等工作,推出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志愿服务项目40多个。开展关爱独居老人、关爱未成年人、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涌现出了以退休老教师修巧玲为代表的优秀志愿者,被《半岛都市报》《新即墨》以及大众网等媒体广泛报道,华庭社区开展呼吁高考生争当志愿者行动,招募志愿者100余人,掀起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的热潮。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市民”等典型挖掘申报活动,挖掘申报城阳身边好人6名;深入企业采访企业家、一线劳动者推出《匠心筑梦 工赋环秀》系列人物报道5期。
即墨区环秀街道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落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村风民风,挖掘优秀人物与典型事迹。其中,墨城傅家葫芦非遗工坊墨城傅家葫芦雕刻入选即墨区第二批非遗工坊认定名单;省级非遗项目妙府黄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人于秦峰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
下一步,青岛市即墨区环秀街道将继续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举措创新,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真正实现街道文艺演出遍地开花,文体活动有声有色,文明之风处处涌动,写出令群众满意的文体服务“文章”。(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