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行走 拒绝婚礼“剩宴” 共同为爱“减负”
发布时间:2023-12-18
迎亲嫁娶,是两家之大喜,自然少不了人情往来、宾客宴请。诚心待客、真心祝福,是一场幸福婚宴的圆满要义,勤俭节约、举止文雅,是文明社会该有的社交礼节。市北区践行“文明餐桌”,拒绝婚礼“剩宴”,让新风正气在喜悦欢欣中传递,需要婚宴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在物质丰饶的时代,没有人会把吃顿喜宴当成改善生活的机会,“吃好喝好”的标准也早已不是 “堆碟如山”的大鱼大肉。新婚家庭可以卸下沉重的人情枷锁,将节约理念融入宴饮置办各环节,物尽其用,适量点餐,彰显诚恳务实的家风,涵养克勤克俭的传承。将喜事分享出去,传递勤俭节约的旋律,这样的婚宴更有价值、更值得回忆。
餐品供给服务更加精细,也是减少婚宴餐饮浪费的一大“助推剂”。餐饮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将厉行节约的理念体现在婚宴菜单中,根据预约人数灵活搭配菜品数量和分量,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规格选择;当主家超量点餐时,供餐单位及时提醒,真正为“燕尔新婚”增添喜气,为文明风尚增加助力。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出发,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共识和行动。
作为被宴请的尊贵客人,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见证者,是“两情相悦佳偶天成”的祝福者,在喜庆体面的氛围中,更应树立文明形象,做文明婚俗、爱惜粮食的践行者、宣传者、监督者。宾客们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使用公勺公筷,主动要求分餐打包服务。文明、健康用餐,让勤俭节约之风吹起婚宴清风正气的涟漪。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民政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制止婚宴餐饮浪费工作的通知》,有关部门锚定婚宴餐饮浪费,加强宣传引导、开展综合治理、依法处罚曝光,织好遏制餐饮浪费的“监督网”;乡村地区的红白理事进行正面引导,促进自治、德治、法治有机融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弘扬认可节俭、抵制铺张的社会风尚。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婚宴本是祝福新人、祝福小家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多些真心实意,少些面子排场,不让温情婚宴转眼变“剩宴”。人人努力,人人做起,形成文明婚宴、移风易俗的正循环,绘就幸福和美、崇德向善的时代画卷。(来源:文明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