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业余生活满格“充电”
发布时间:2023-12-29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推动社会和谐的强有力手段。市北区开平路街道方城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2023年10月软硬件升级后,惠民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书坊、职工健康驿站、健身房等设施功能齐全,舞蹈、太极、走秀、烘焙等课程不断丰富,充实着辖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居民们反映,越来越喜欢来这里参加活动、交朋结友、畅享生活。
走进方城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可看到宽敞明亮的教室、舒适温馨的休闲区、挂满活动纪念照的走廊。据方城路社区书记宋梅介绍,实践站一楼有舞蹈室、健身区,二楼有声乐教室、城市书坊、烘焙室等。
“喜欢读书的居民可以去城市书坊,这里有5000本图书,涉及党史、文学、哲学、科学、养生、历史等内容。喜欢烘焙的居民可以来烘焙室,社区自购了烤箱、微波炉、料理机、咖啡机,厨具一应俱全,大家可以在这里做蛋糕、饼干、面包。”宋梅一一介绍道,由于社区距最近的市场开平路早市还要坐两三站公交车,出行时间超20分钟,所以社区每周五组织“平价蔬菜进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买到质优价廉的新鲜蔬菜。
“我们之所以开设这么多功能室,是出于附近小区居民的有这样的需求。”宋梅介绍,附近小区的住户中不少是外地来青的创业者,很多人的父母也追随而来,或是在这边陪伴,或是帮忙照看下一代。为此,社区根据市北区的要求,在2021年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了舞蹈、太极、模特课等十多种公益课,授课老师有的是邀请的专业老师,有的是辖区有特长的居民,通过“师傅带徒弟”“徒弟成师傅”,逐渐带动和影响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
通过参加社区的合唱团,67岁的张先生有了更多归属感。他说,他是在2020年和老伴搬到万科未来城居住的,虽然干了一辈子医生,但他从小就喜欢音乐,退休后就将大部分时间放到了爱好上。然而搬来后,老两口在周边没有熟人,只好在家自娱自乐。
“刚搬来时感觉挺孤独的,根本没有朋友。2021年,社区成立了合唱团,我一得到消息马上和老伴就来报名了。”合唱团的氛围让张先生直言找到了精神的栖息地,“团里每周二、周四排练,让我们感觉过得很充实,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感谢社区提供了这么好的环境和学习机会。”
记者了解到,合唱团及其他课程均不设门槛,年满60岁即可加入。年近70岁的邓先生已在合唱团教了一年多,由于成员音乐基础不同,对于基础稍弱的学员,他会拿出时间多辅导。
“我年轻时与音乐打交道多,在2022年便毛遂自荐来这儿教课了。”在邓先生看来,给学员“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以前合唱教学接触少,所以我的教学能力还要继续提高。”他介绍,目前团队有50人,平均年龄70岁,大家很团结。
宋梅指着每周活动计划介绍道,每周这里都要举办10余场课程,今年以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经组织了模特走秀、书画课、舞蹈等200多场文化活动,参与居民5000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
走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二楼,展示架上摆满了活动纪念照片、儿童画的五颜六色的手抄报、具有民俗风情的手工制品。宋梅介绍,每次居民们参加完活动,她都细心地把大家的作品保存下来,展示在实践站的各个角落,“我们社区有很多心灵手巧的居民,展示一下,让大家有自豪感和成就感。”
“每年4月中旬至11月中旬文艺课程活动最丰富,每周都有近300名居民参与。”宋梅拿出今年的文化活动安排表告诉记者,春节前也会举行大型活动,给各个团队一个“赛马”的舞台,到台前展示这一年的学习成果。
“我们社区有居民12000余人,共两个小区,我们工作人员平时通过入户走访、楼长群、物业群了解居民的文化需求。”宋梅介绍,2023年以来,有不少喜欢戏曲的居民找她反映,希望有个能唱戏的地方,“12月,合唱团内又新增了京剧和吕剧小组,我们要根据居民需求,增设更多的文化服务阵地。”(来源:文明市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