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1
一批批志愿者投身文明城市创建,一场场文化汇演活动丰富百姓生活,一次次暖心服务沁润群众心田……为更好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作用,青岛市李沧区持续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缤纷四季·志在李沧”志愿服务品牌,深化“五为”志愿服务,开拓品牌项目“聚集”、百姓需求“引领”、基层能人“带动”的新路径。
有阵地才有根基,有活动才有活力。李沧区以共建共享共用为原则,整合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党群服务中心、文体广场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突出文明实践功能,实现“一个场所、多个主题、多方使用”,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供有效载体。同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按照群众点单、所站派单、队伍接单的形式,对接群众需求,开展针对性志愿服务,让“志愿红”真正成为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孩子们,你们要争做‘爷爷奶奶的安全小卫士’,帮助爷爷奶奶识别、预防电信诈骗和养老诈骗,并且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在李沧区虎山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的法治宣传教育志愿服务活动中,普法宣传志愿者向小朋友们介绍道。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形象生动的案例,让现场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踊跃回答问题。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安全知识,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防范意识,法治思想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深入每一个孩子心中。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现在的李沧区,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日益成为生活风尚。“志愿红”已经成为李沧区的流行色,流行的不仅是颜色,更是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
“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遛犬,遛犬时使用牵引带、佩戴犬牌,注意避让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李沧区虎山路街道锦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荆爱华,在“学雷锋”便民志愿服务大集向过往居民普及文明养犬常识,提醒居民遛狗要牵绳,狗便要清理,不饲养大型犬和烈性犬,叮嘱居民切实做到规范养犬,自觉养成良好的养犬习惯。
李沧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围绕移风易俗、垃圾分类、生态环境保护、文明素养提升等常态化开展各项志愿服务,覆盖群众15万余人次。在倡导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中,让文明理念潜移默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形成“人人讲文明、处处皆文明”的文明新风和社会风尚。
“您好!为了安全,请走斑马线。”“现在是红灯,请您在规定范围内等待......”在车来车往的金水路上,志愿者正耐心地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路口交通繁忙,人流量大,志愿者在引导过程中,对非机动车辆不遵守交通信号灯,行人不走斑马线、闯红灯,路口周边乱停乱放、逆向行驶、违章载人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提醒,并在安全区域向来往市民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示范和劝导,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素质,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交通环境。”志愿者李千千说道。
志愿服务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李沧区一直坚持以志愿服务引领文明风尚,在润物细无声中形成向上向善的城市风貌。
“截至目前,李沧区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各级志愿服务队伍900余支,年均开展涵盖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心理关爱、应急救援等类型的志愿服务6000余场次,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在李沧的街头走一走,万千气象里的文明风范随处可见。”中共李沧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大明表示。(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