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莱西:行走的文艺讲堂

发布时间:2024-06-13

初夏傍晚,晚饭过后,走进山东青岛莱西市水集街道永兴街社区,只见居民有的拿着板凳,有的带着马扎,有的抱着孩子……争先恐后都朝一个方向赶去,“快点、快点,去晚了没有好位置了。”

什么场面这么火爆?刚到胡同口,伴随着竹板声响起,便听到阵阵欢声笑语。“彩礼不必太贵重,太重男方拿不动。优秀姑娘不图钱,彩礼多少都不嫌。结婚别把钱看重,你恩我爱情更浓……”由石榴花文艺宣讲队自创自编的快板《说说文明新风尚》,内容既风趣幽默,又倡导出文明婚俗,引得居民在欢声笑语中连连点头赞同。

这支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文艺宣讲队,由20人构成,团队成员中有退休教师,有老年夜校学员,也有农民文艺爱好者,因为节目自编自演,创作形式多样、内容贴近地气,走街串巷上门入户,易于被父老乡亲接受,这支流动的文艺宣讲队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行走的文艺讲堂”。

“效果可好着哩!”对送文艺节目上门这种宣讲形式,莱西市水集街道宣传委员石倩倩赞不绝口。

“唱唱吕剧、打打快板、演个三句半,把理论知识、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移风易俗等内容演出来、唱出来,居民也愿意听、喜欢听。”社区书记王守全接过话茬,“就连我小外孙都受影响,也能登台来一段呢。”

这种宣讲形式是莱西市寓教于乐开展理论宣讲的生动场景之一。

莱西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包顺善介绍,今年以来,针对基层宣讲需求和堵点难点,莱西市在全市11个镇街和部分职能部门开展基层宣讲大调研、大起底,认真听取宣讲活动组织者、基层宣讲员、宣讲受众的意见建议,确定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的宣讲导向。

聚焦“对谁讲”“谁来讲”“怎么讲”的根本问题,莱西市吸纳懂理论、会创作、善编排的人员,组建80余人的创作骨干人才库,根据群众需求找选题、编节目、搞创作,建立文艺宣讲作品库,创新开展“群众点单我买单”活动,由创作团队编、文艺宣讲队讲,将党的创新理论传递到党员群众的耳朵里、脑海中、心坎上。

“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就是想用自己的文艺特长,宣讲党的好声音、弘扬社会正能量,为社区增一分光、添一分彩。”石榴花文艺宣讲队成员王桂兰笑着说,“自己有了展示舞台的一份乐趣,居民们也能获得理论知识、汲取精神营养,何乐不为啊?”

在莱西,共有文艺宣讲队40余支,像王桂兰一样的文艺宣讲员共有650余人。近年来,共创作《说说党的二十大》《文明新风进万家》《警民携手防诈骗》等形式多样的文艺宣讲作品20余个,开展文艺宣讲活动400余场次,覆盖10000余人次。

“我们还充分发挥社区胡同、乡村广场等基层宣讲阵地作用和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的典型示范作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让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常态化开展文艺宣讲,让基层宣讲更有生气、更接地气,真正打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包顺善表示。(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