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开展“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寻迹非遗•文房四宝”
发布时间:2024-07-25
为了让辖区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与热爱。7月24日上午,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青岛文明网举办了“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寻迹非遗•文房四宝”书法文化暑期公益课堂文明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40余名辖区学生和家长参与,一同探寻文房四宝和造纸术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崂山印社社长、崂山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海明老师精心介绍了古法造纸的材料及其工艺流程,让学生们了解了造纸术背后的故事及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接着一边讲述文房四宝的历史渊源,一边展示了它们的实物。文房四宝是中国古代文人必备的书写工具,也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无论是古朴典雅的松烟墨,还是细腻柔韧的湖笔,或是匠心独运的中国四大名砚,乃至光洁如玉的手工宣纸,每一件文房雅物都令在场的学生和家长们赞叹不已,由衷感叹文房四宝中所蕴含的美学与文化魅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还亲自动手体验了研墨与造纸的过程。按照老师的示范,孩子们拿起墨条,在砚台上轻轻研磨,虽然动作生涩,但很快便沉浸在这项看似简单却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随着墨条与砚石的摩擦,细腻的墨汁逐渐汇集,颜色由淡转浓,孩子们看着身前墨汁的变化,脸上也洋溢着成就感;在造纸环节,孩子们使用特制的网框,轻轻浸入纸浆水中,然后平稳地提起,让纸浆在网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纸膜,随后,他们将纸膜转移到平滑的木板上,静待干燥。通过这两个动手体验环节,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笔下生花处,墨色映古今,纸载千古事,砚蓄万卷经。笔墨之间,流淌着华夏儿女的智慧与情感;纸砚之中,蕴含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创新。此次“寻迹非遗·文房四宝”书法文化暑期公益课堂为辖区居民们带来了一场集视觉、触觉与情感共鸣于一体的文化盛宴,充分展现了辖区文化建设的蓬勃生机与独特韵味,尤其激发了青年一代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下一步,沙子口街道将持续深耕这片文化热土,通过引入更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和互动体验,不断为文化发展注入新动能,书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篇章。(来源:大众报业·半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