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潮汐摊区” 让烟火气更有文明风

发布时间:2024-09-02

今年以来,青岛市市北区以“社会治理提升年”为主线,从市容秩序到违建整治,不断探索城市管理新路径,提升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展现的城市包容与温度,让市民在烟火气中感受到治理的幸福感。
 
一头连着百姓生计,一头连着市井烟火,市场摊位的管理,体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早上6点,市北区海泊河早市上人头攒动,栉次鳞比的摊位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吸引着行人驻足挑选,眼前井然有序的景象,得益于“潮汐摊区”的推出。
 
长期以来,流动摊贩是城市管理的一道难题,“潮汐摊区”则为解题提供了一个新范式。所谓的潮汐摊区,是指划定区域供商户贩卖经营,实行定时、定点管理。海泊河附近“潮汐摊区”位于海慈医院北门,采用占路一半施划摊位的办法,经营时间从早6点开始,到8点半准时撤摊,既不影响市民正常通行,也不耽误商户做生意。
 
“我们也会安排执法人员进行巡查,引导商户规范经营。”据市北区阜新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执法人员介绍,他们每天都会安排巡查,引导占路摆摊商户到指定位置经营,早市结束后,联动环卫部门进行卫生清理,保证周边环境整洁。
 
通过“潮汐摊区”,数百名流动摊贩有了相对固定的“家”,这种拒绝“一刀切”的文明治理方式,不仅让城市管理变得更有人情味,还实现了多方和谐共赢,商户通过定时定点经营养家糊口,居民下楼即可买到鱼肉蛋奶,街道环境保持卫生,市容品质得到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如果说“潮汐摊区”彰显了城市管理的用心和温度,那么,同样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一环的违建治理则是代表了决心和力度。
 
由于开发单位遗留问题,建成于1999年的延吉路79号留下一片违建,存在土地资料尚不完备、土地使用权登记待办以及产权不清晰等问题,以及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
 
为迅速解决遗留难题,市北区敦化路街道工作人员刚柔并济,一方面根据《青岛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的规定向审批局、市场监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发送执法协助函;另一方面则是耐心沟通,尊重并考虑各方诉求。
 
“最终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迁移。”据市北区敦化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队长王鹏飞介绍,拆违过程中,他们多次与产权人进行沟通协调,采取执法手段与入户动员相结合的方式,既用刚性政策督促,又以柔性手段耐心与商户、租户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顺利完成拆违。
 
目前如火如荼推进中的老旧楼院改造亦是如此,很多居民希望借改造之机,将私搭乱建都清理掉。对此,市北区综合执法局和社区密切配合,通过宣传动员、情理疏导、铁腕执法“组合拳”,全力推进楼院拆违。
 
实际上,为居民营造良好宜居环境,市北区不断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径,通过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于袅袅烟火气中,传递城市治理文明之姿。据了解,目前,市北区已查处跨门经营4万余处,乱堆乱放9570余处,清理乱贴乱画20万余处、地桩地锁5290余处,查处不文明养犬行为1390余次。拆除各类违建9万余平方米。(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