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青岛·志愿之城”青岛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赶快来报名!

发布时间:2024-09-19


      一、大赛名称
青岛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二、大赛主题
大爱青岛·志愿之城
 
三、大赛时间
2024年9月至11月
 
四、组织单位
(一)主办单位
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红十字会
 
(二)承办单位
青岛市志愿服务联合会、青岛市志愿服务学院、西海岸新区工委社会工作部
 
五、项目申报
(一)申报范围
申报项目应是正在实施,且连续实施时间不少于1年。社会影响较好的项目,实施时间不满1年的,也可参赛。项目实施地为青岛市,服务对象为青岛市范围内的居民。曾参加市级及以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并获奖的项目,原则上不再参赛。
 
(二)项目要求
1.目标明确。项目实施前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项目实施能够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或能够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2.管理规范。项目运营团队相对稳定,核心成员不少于3人,有民主决策机制,项目经费管理规范透明。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具有明显的志愿性,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过程体现招募培训、注册登记、服务管理、记录认证、激励保障、宣传推广等内容。
3.成效明显。项目实施能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服务时间、服务次数安排合理,服务对象的生活状态或环境有显著改善,得到服务对象、人民群众的认可。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得到成长,体现实践育人的效果。
4.具有创新性。具有创造性思维,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和工作举措,能够创造性解决社会问题。善于运用互联网等手段增强志愿服务项目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
5.影响广泛。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较强的影响力,对社会公众具有带动、引导作用。
 
(三)申报主体
依法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以及经社区或单位同意成立的志愿服务团体均可申报,包括但不限于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协会、学校志愿服务团体、机关事业单位志愿服务团体、企业志愿服务团体、其他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
 
(四)申报方式
大赛采用申报主体据实自报和区市、主办单位推报方式。其中各区(市)党委社会工作部要组织推荐不少于5个、各主办单位推荐不少于2个优秀项目参赛,其他申报主体根据实际情况报名,不限定数量。
 
(五)申报类别
1.政策理论宣传宣讲。主要包括政策宣传、理论宣讲等。
2.匹配城市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美丽青岛建设、健康青岛建设等。
3. 服务百姓民生。主要包括济困解难、扶弱助残、扶老爱幼、救灾援助、卫生健康、支教助学、文化惠民等。
4.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主要包括邻里守望、信访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流浪救助、心理疏导、平安建设等。
5.培育文明风尚。主要包括科普、文化、文艺、精神文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育健身、自然教育等。
 
六、赛程安排
(一)动员报名(9月25日前)
申报主体按要求填报《青岛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报名表》,并发至大赛专用邮箱qvsf2024@126.com。
 
(二)初选路演(9月26日-30日)
邀请志愿服务领域专家学者、社会组织负责人、优秀志愿者代表和群众代表等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参赛项目申报材料进行书面评审,从申报项目中按一定比例评选出入围项目。再组织入围项目准备10分钟的项目陈述PPT并进行路演,根据路演评审情况,择优选取项目进入下一赛程,一般不超过报名总数的20%。
 
(三)指导提升(10月1日-11月15日)
组织志愿服务领域专家学者对入选项目负责人及骨干进行统一培训、跟踪指导,并填写相关培训、指导任务书。培训、指导结束后,参赛项目开展志愿服务,并由服务对象评定项目实施成效。
 
(四)评价推广(11月15日-11月30日)
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项目介绍,介绍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中答辩时间不低于5分钟。重点考察项目目标、项目管理、项目成效、项目创新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拟宣传推广不超过15个项目,宁缺勿滥,优先推荐参加省级及以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七、工作要求
(一)广泛动员
各区(市)党委社会工作部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要精心组织,围绕人民群众急切需求,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广泛发动各行业各领域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团体参与项目申报。
 
(二)突出特色
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发掘并培育一批广受关注、成效显著、社会反响良好的项目,进一步提升参赛项目的专业化水平,打造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三)注重实效
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与优秀项目开展结对子活动,帮助项目孵化,以项目化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综合运用好新媒体和传统媒介加强对大赛的宣传报道,在全市营造支持、热爱、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附件1:青岛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报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