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潮海街道: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发布时间:2024-09-24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是关键。
 
近年来,青岛市即墨区潮海街道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美德信用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村规民约 “约”出移风易俗新风气
为倡导移风易俗,预防出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等现象,街道召开会议,研究移风易俗工作的落实。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环节入手,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同陋习,讨论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提倡什么样的新风、反对什么样的陋习,红白喜事该怎么办……规定贴在墙上、印在纸上,让群众办事有了参照和遵循。
“过去我们村,红白事一家比一家隆重,办酒席也爱攀比,现在真不一样了。”潮海街道各村庄成立红白理事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由村党员干部或德高望重的人员担任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全面监督工作落实,逐步改变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
 
积分兑换 “兑”出移风易俗新活力
“自律星20分,模范星18分,公益性星18分……”在考院自然村西大街竖立着该村党员先锋指数公示栏,全村参与考评的党员各项指标得多少分,总分多少一目了然。村庄每季度根据先锋指数得分和民主评议得分对党员进行星级评价,是党员干部都能接受村民群众监督。
 
“良好的民风来自于党员干部的模范引领。”城关村考院党支部书记管敦跃说。为此,村庄每月开展“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围绕学习教育、走访联系、民主议事、为民服务、义务劳动等内容开展主题活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党员活动日”变为“党员奉献日”。
 
一袋洗衣液30积分,一卷保鲜袋6积分,一瓶洗洁精4积分……在横河村后铺下自然村大院内,有一个特殊的“幸福超市”,与普通超市的迥异之处,在于这里的物品交换并非为普通货币,而是需要以积分进行兑换抵扣,美德信用积分是出入“幸福超市”换取货架之物的通行法则。
 “以前想为村里做点事,但一直没行动,现在有了积分兑换,就有了行动的动力,积分攒一攒,很多生活用品都不用买了。”后铺下自然村志愿者杜佳佳说,“作为村里的一员,我很乐意为全村服务。”
 
积分兑换的开展,充分地调动了党员、村民参与村庄治理和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使群众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让村民在“助人”又“自助”的行动中与文明同频共振,丰富了乡村治理的内涵。
 
眼下在潮海街道,以考院、后铺下自然村为代表的不少村庄,都在不断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以更高效率推动移风易俗提质扩面。
 
典型引领 “引”出文明新生活
在考院自然村,村庄道路干净整洁,地上没有一点垃圾。为加强对村民潜移默化的影响,考院自然村将南北大街打造为道德一条街。放眼望去,只见南北大街两旁的墙上有序的悬挂着该村优秀村民、优秀党员、优秀企业家的事迹,古色古香的展板不时吸引村民及行人驻足观看。走进潮海街道盟旺山村,一眼就能在文明实践宣传栏里看到道德模范江美英、好婆婆栾秋香、好媳妇刘红云等人的照片和事迹。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潮海街道围绕榜样引领,广泛开展农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系列评选宣传活动。
农村是熟人社会,村民之间相互影响大,为充分发挥村民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街道开展“道德模范在行动”——潮海街道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巡讲活动,落脚于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言传身教,强化辐射带动。
 
21年悉心照顾瘫痪岳母的殷相瑾,细心照顾自家婆婆,逗老人开心的王泽玲,坚持诚信经营、热心公益的蔡诚忠……这些村民们“看得见、够得着”的身边榜样,他们用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讲述了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极大地感染了与会村民,有力地传播了模范的榜样力量。不少村民表示,要积极向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多做好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文明实践 “践”行文明新风尚
潮海街道依托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活动阵地,组织村庄志愿服务队开展走访慰问、人居环境整治、反诈宣传、防溺水宣传等各类公益活动;发动百姓宣讲团,多形式宣讲移风易俗、邻里和谐、养老育幼等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惠民理论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让村民在宣讲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努力践行,形成良好风尚;依托“我们的节日”,开展清明祭英烈、端午粽飘香、重阳节敬老爱老等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开展 “唱响即墨 舞动梦想”综艺演出、戏曲进乡村、电影进乡村、太极拳培训等文体活动,满足村民多样化、多层次文化生活需求,助力文明乡风养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