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里的幸福故事 青岛市崂山区开展“邻里学堂”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4-10-25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乡村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发展的社会载体,不仅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繁衍壮大的沃土,也孕育了丰厚独特的众多乡村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增光添彩。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两创”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近日,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开展了系列非遗传承文明实践活动,激发了居民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近期,观海社区掀起一股“养生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居民们伴着节奏,跟随语音,开始做起“拍打养正操”。拍拍手、拍拍腿,儿女帮着拍……社区到处充满欢声笑语。随后,螺钿制作课堂带领居民详细了解螺钿镶嵌的历史变迁、制作技巧与操作流程。在主讲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颜色搭配,将一片片细小的螺钿镶嵌于图案之上。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精心制作,每位参与者都收获了一枚精美的螺钿胸针。
石湾颐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两创”养生草药锤制作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居民们详细介绍了艾草锤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居民们按顺序打开艾草包、粗布、锤柄、麻绳等,把粗布铺在桌面上,把艾草叶倒在中间,其次需要大家用力捏成紧实的球形,之后裹上带花纹的布,缠麻绳……大家手中一个个艾草锤逐渐成形。
山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现场,授课老师向居民们讲述了沙瓶画的历史,描述了水天一色的画面与意境。接着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小心翼翼地拿起细沙用工具在透明的玻璃瓶中专注的作画,认真地描绘每一个细节。大家心中的创想各不相同,绘制出的沙瓶画也是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创作出了一份份独特的艺术作品。
小河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非遗老师从布贴画的特点、制作工具与使用方法、内容与选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用灵巧的双手现场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示范作品。居民们认真聆听制作步骤。通过参与布贴画手工制作,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次文化“两创”系列活动,不仅让村民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还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下一步,沙子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将持续发挥文明实践阵地作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大家参与文化“两创”活动的内生动力。(来源:山海新城沙子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