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洋河镇:擦亮国家级金招牌,实现乡村振兴与乡风文明“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4-11-29

洋河镇地处胶州市西南部,镇域国土总面积128.7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户籍人口5.8万。镇内山、水、林、田、园资源禀赋丰富,镇域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有大小山头120余座、河湾塘坝100余个,林木覆盖率达42%,地质构成多以火山岩为主,麦饭石矿泉水偏硅酸含量高达61.25毫克/升。镇域中部为艾山风景名胜区,胶州市最高峰,北有洋河、南有温凉河,西有山洲水库,自然山水禀赋优越。
近年来,洋河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常态化,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共获评省级文明村庄7个,青岛市级文明村庄10个,实现文明村庄全覆盖。

 
一是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底板,夯实文明之基。洋河镇始终将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并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明确党委、新村、自然村三级书记第一责任人,自上而下实行“一把手”负责、调度、推进。建设洋河镇基层治理中心,注重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打造“‘洋’您满意‘河’您心意”综合服务品牌,实现多渠道倾听民声、一站式解决诉求。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在17个新村建设“党群服务站+文明实践站+基层卫生室+助老大食堂”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二是抓牢美丽宜居环境,扮靓文明之貌。对镇内双石路、东石路、石冷路3条共15公里的道路进行绿化、亮化、拓宽提升,3条道路均获评胶州市乡村最美道路。对镇驻地及示范片区道路进行弱电入地整治,开展河道整治,对1800亩的河滩地实行统一管理,打造“湿地公园”。发起“六边三场三化”行动,清理路肩边沟11000余米、整治残垣断壁47处、打造“四小园”57个。

 
三是提升文明实践质效,塑造文明之魂。面向全镇打造“1+17+N”实践阵地,构建起“乡镇、新村、自然村”三级阵地布局,实现了文明实践阵地全域覆盖。围绕“讲、树、帮、扬、乐、架”六项主题,常态化组织开展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村民文化供给等不同领域文明实践活动5000余次;以“艾心益族”为志愿服务品牌,打造红、粉、橙、黄、蓝绿六色镇级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次;采取“政府投入+企业赞助”的方式建立志愿服务“艾心银行”,以积分制为“杠杆”,撬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实现村庄发展由“村里事”变“家里事”。围绕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村民文化供给等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打造寻找“最美洋河人”乡风文明品牌,评选各类“最美洋河人”8000余人;打造“洋河金话筒”宣讲品牌,十几个“线上+线下”的创新场景、百余位不同领域风格的宣讲员,近千场形式多样的主题宣讲将“洋河故事”传递千家万户。开展“广场夜话”30余场,解决村民诉求40余项,提升群众满意度、凝聚思想共识。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扎实推进殡葬改革、喜事新办,2023年10月3日,胶州市“缘定丰收季 艾上幸福路”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在我镇星光公园举行。

 
四是搭建增收渠道,拓宽文明之路。2022年,成功申报青岛艾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按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要求和胶州市委市政府“突破洋河、挺进西南”战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洋河镇按照“政府+平台公司+头部企业+村集体”的模式,先后招引总投资32亿元的16个项目,片区形成了“两园一中心”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在南部,形成了以益海嘉里为核心的上合国际食品创新中心,7月份在上合特色食品大会上,创新中心及胡姬花全球研究院成功发布,特色食品已成为全镇支柱产业。在中部,以手造、星光等为主题,打造全市研学教育基地;建设了曹家庄、兴郭村、东王家庄精品旅游小环线,2024年乡村旅游体验季期间,共开放曹家庄、星光公园、曲家炉3大会场,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0场。共接待游客11.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800万元,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文旅度假区雏形已现。在北部,形成了以融汇润达项目为核心的智慧农业园区,充分结合项目种子研发优势,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发展由提量向提质发展;精细化提升农村公园、旺山梅园、樱之语等采摘园区;成功引进总投资10亿元的中信文旅综合体项目;大力发展当地艾草产业,鼓励村民种植艾草500余亩,引进艾山泽丰等专业合作社,先后开发出10余种艾草产品,带动农民年均增收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