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洛阳路街道:打造高质量文化社区X·in家园

发布时间:2025-02-25

近年来,青岛市市北区洛阳路街道郑州路社区党委创新“12345党建+”工作模式,先后以“党建+公益+项目”实施了“红色记忆大讲堂”“绿循环 爱分类”“红色引领 绿沃家园”“益路同行 社区公益”等服务项目,促进多方参与,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文明社区建设。
 
丰富文化阵地建设 
搭建文化社区“新平台”
聚焦居民需求,升级打造集党务、政务、服务于一体的全开放式空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便民服务大厅增设“服务吧台”和舒适圆桌,增强与办事居民的互动交流,营造宽松的服务氛围。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站,为居民提供雨伞、雨衣、医疗箱、老花镜等便民利民服务工具。突出亲民化、温馨化,配套设置雅心图书阅览室、舒心心理沙盘室、养心趣味疗愈室等多个特色功能室,为党员和居民提供线上线下亲子教育读书会、心理疏导、沙盘游戏、“古琴疗愈”等亲情服务,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变成居民想来、爱来、常来的“居民之家”。打造“里享家”乐修服务生活驿站、新园广场、新园格子铺、公益亲子乐园、共建花园等阵地,开展好公益集市、志愿服务等活动,搭建起8分钟便民服务圈。“我们都是这个小区的老居民了,这个小小的下棋凉亭就是我们的根据地,社区的文化场所越来越完善了,我们这些老人也有了去处!”看着社区文化场所越来越完善,家住新园小区的居民王贵来高兴地说。

 
提升文化为民服务
铸就文化社区“新风尚”
群众需求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在文明实践站嵌入党代表工作室,并以此为杠杆撬动、链接3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红色合伙人”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形成120余项需求清单。构建以社区、社工站、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资源为主体的“五社联动”工作机制,组建环保酵素制作手工队、红色记忆大讲堂宣讲队、“能工巧匠”老兵服务队、爱心妈妈团志愿服务队等3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及时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以“我们的节日”“新园邻居节”为契机,用新颖的设计和趣味的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增强居民间的熟悉度和粘合度。引导兴趣爱好广泛的党员骨干作为社团发起人,号召居民组成红色宣讲团、欢喜琴社、棋人弈社以及不老松艺术团等14个兴趣社团,实行会员制,实现社团的自治自理。带头认领小区绿地,共同打造绿循环生态花园、玉兰花园等5个社区花园,努力提升小区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全龄友好小区,不断推进文化社区新风尚。

 
探索文化治理路径
打造文化社区幸福“新触手”
实行小区党委、物业公司、业委会三方融合互动机制,成立以党员为骨干、居民广泛参与的“红管家”志愿服务队,切实解决好老旧小区停车难、管理难的问题。用“党建红”和“生态绿”碰撞出“红领绿色”发展理念,成立“菜果果酵素手工皂博物馆”,在全市领先开展厨余垃圾分类堆肥活动,建成1个阳光育苗站、4个落叶堆肥池,用“为人民服务”带动“居民自我服务”,共建共享美丽家园。定期举行最美系列评选、“文明市北人”、“感动市北”道德模范评选推荐工作,动员居民共同参与小区居民公约制定、网红打卡墙的美好寄语征集,在清风亭、洛音亭等阵地设计清廉家风14训和“梅兰竹菊花诗茶”等元素,常态化开展廉洁教育、普法宣讲、红色电影、移风易俗宣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通过老党员讲述红色故事、年轻党员送学上门等形式,将党的新理论、新思想和红色故事转换为群众喜欢听、记得住、接地气的语言,努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明新风尚深植每一位社区居民的心中。(来源:文明市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