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河西街道:深化“水载擎源”文化社区品牌建设 打造居民家门口“文化客厅”

发布时间:2025-03-21

“没想到传统武术这么有意思,练完浑身舒畅,以后每天都要来广场打拳,到时候带家人一起学。”近日,陈氏太极拳学习班在小水清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如火如荼开展,受到辖区居民好评。近年来,河西街道小水清沟社区践行“文化惠民”理念的重要举措,立足地域特色,打造“水载擎源”文化社区品牌,充分发挥文化禀赋作用,持续推进文化社区建设,切实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实现居民“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匹配,更好的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滋润人心。
 
盘活社区阵地,解锁文化社区新模式
拓展升级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盘活社区办公用房,拓展居民文化空间,在区文旅局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升级改造1200平方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广阔空间;打造200余平方米的“城市书房-河西街道分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类图书6000余册,专人管理,融合图书阅览、青少年儿童教育培训、志愿帮扶、心理疏导等服务功能,面向居民开放,以适应社区居民高品质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升居民文化生活满意度。2024年以来,在文明实践广场、城市书房共开展纳凉晚会、青少年儿童书画展、“全民阅读书香河西”等活动10余场。

融合资源共通共享。社区依托文明实践阵地与辰星夜校、德利丰学校、格兰德中学、市北中学进行共建共享,开展短视频制作运营、翰墨浓香过大年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盘活晚间闲置用房。突出党建引领、文化润心,强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为解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服务站等办公用房晚间无人使用的情况,街道探索“先锋识课·党群夜校”,利用“小阵地”撬动党群教育“大舞台”,在小水清沟社区每周定期开展一节课程,目前已开展“AI赋能高效写作”“手机摄影”“养生气功八段锦”等多门类课程20余节,覆盖影响周边小区党员群众500余人次,高效盘活现有资源。
 
优化服务供给,激活文化惠民新引擎
理论宣讲增强文化传播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耄耋”党员、人大代表、区宣讲团讲师到社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内容20余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达300余人次。

历史传承增强文化认同感。设置“历史文化传承功能区”,展示了河西街道近30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小水清沟社区历史变迁、名人轶事等,用心用情守好留下的宝贵历史记忆,进一步提升和丰富居民们的文化滋养。
 
文化活动激发文化新活力。建立舞蹈队、合唱团、吕剧团等社区文化队伍,进一步丰富居民生活。精心策划并实施“学习普通话,精读古诗词”、“垃圾分类宣讲”、“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八段锦表演”、“趣味运动会”、“普法宣传”等文体及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厚植品牌生态,绘就文化认同新图景
品牌赋能激活文化传承生命力。打造“水载擎源” 文化社区品牌,依托小水清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社区文化广场等阵地,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开展文化活动,增强社区文化凝聚力。
数字与传统碰撞构建文化传播共同体。搭建互动式电子屏幕,居民可实现历史、法律知识互动,同时城市书房与市图书馆借阅系统打通,方便居民借阅书籍。
 
文明建设引领文化传播新风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明餐桌 人人有责”“学雷锋文明实践主题宣讲”“文明养犬进社区”移风易俗等数十项文明公益活动,让现代文明理念深深扎根社区,营造和谐、温馨的文明社区氛围,引领文明道德风尚。
“嘿,哈,嘿,哈。白石塔,白石搭,白石搭白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大......”在小水清沟社区文明实践站会议室的“推广普通话,精读古诗词”公益课上,关军老师教授了韵律口腔操,不同字母如何发声,通过绕口令练习,精读古诗词的方式,引领大家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这也是今年小水清沟社区打造的“文化社区”精品公益课。下一步,河西街道小水清沟社区将继续深挖各类文化资源,持续推动文化社区建设,并将其充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深化打造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来源:文明市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