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院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青岛市市北区浮山新区街道探索“文化书院+”模式
发布时间:2025-03-27
在青岛市市北区浮山新区街道同安路社区,文化书院正以多元融合的姿态嵌入社区治理体系,通过“文化书院+”模式串联起助老、育幼、惠农的民生服务链条,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民生硬支撑,以文聚力、以文惠民、以文化人,绘就“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民有乐享”的幸福图景。
文化书院+网格养老
精细服务“暖”银龄,托起幸福夕阳红
同安路社区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将养老服务嵌入文化书院体系,形成“医养结合、邻里互助、智慧赋能”的特色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聚焦老年群体多层次需求,通过文化滋养、健康服务、老有所为三大路径,重塑“夕阳红”幸福图景。联合辖区社会组织互联同享社区服务中心,开展10余期“智慧银龄”老年人手机课堂,为社区老年人教授如何使用微信语音通话、手机拍照、网络购物、预约网约车等功能,从小切口切实解决老年人实际困难,为老人有效创造“老有所乐”幸福晚年生活。联合社区福山养老服务站,打造“15分钟康养服务圈”,开设中医理疗、慢病管理等6类健康课程。组建“银河护‘wei’队”、“邻里帮帮团”等银龄志愿组织,开设“老有所为”实践基地,鼓励低龄老人结对帮扶高龄老人,孵化“邻里食堂”“义剪服务站”等文明实践互助项目,年服务时长超2万小时,助力老有所为。
文化书院+童心课堂
非遗浸润“育”新苗,陪伴成长每一步
聚焦儿童课后托管与素质提升,同安路社区以文化书院为枢纽,构建“公益托管+非遗传承+家校社协同”的育人生态,打造家门口的“第二课堂”。依托文化书院开设“三点半课堂”,联合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者提供作业辅导与兴趣拓展,填补看护空档期,破解家长“接送难”痛点。将非遗传承融入儿童教育,如开设“草编小匠人”亲子课堂,让孩子们在编织中感受传统技艺魅力;邀请剪纸、齐绣非遗传承人开设公益课程,年均举办活动40余场,受益儿童超2000人次,实现“文化启蒙从娃娃抓起”;联合辖区同安路小学、青岛第六十五中学成立“书院教育联盟”,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文化市集,参与“非遗故事会”,构建“家庭—社区—学校”协同育人网络。
文化书院+惠农矩阵
城乡结对助振兴,新河草编“编”出富民产业链
平度新河草编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胶东农耕文明的千年智慧。同安路社区党委与平度市新河镇携手共创、整合自然资源、农副产品和文化特色等资源,打造集“产、销、游”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体——乡村振兴“惠民益家”服务驿站,共同开发打造“家门口的直播间”,让新河草编、新河葱花酱、杜仲山散养绿壳鸡蛋等“青岛好品”,从这里跨越山海、走出青岛、走向全国,让更多人尝到“青岛味道”,感受“青岛魅力”。
除了在直播中展示特色新河产品外,直播员还化身文化使者,介绍新河镇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推荐特色美食和旅游景点,在线带领网友们领略新河镇的美丽风光,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乐趣。乡村振兴“惠民益家”服务驿站已成为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窗口、促进文化惠农的有效平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下一步,市北区浮山新区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文化书院+”模式,统筹辖区阵地、活动等资源,联动共建单位,形成需求清单、资源清单、课程清单等,推进文化社区建设,进一步满足社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来源:文明市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