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洛阳路街道:方寸生活圈,万千幸福事
发布时间:2025-05-26
以社区为圆心,以15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勾勒出的“一刻钟生活圈”,将琳琅满目的文化活动尽数收纳其中,成为居民心头的“白月光”。在这里,有以“曲”会友的雅趣时光,有启迪智慧的知识讲堂,有传承文脉的艺术课堂,还有共享天伦的亲子阅读角,这里的每一处都充满着生活的温度与文化的韵味。如今,这份家门口触手可及的文化盛宴,已然成为市北区洛阳路街道郑州路社区居民的打卡首选,也让文明之花在点滴生活中悄然绽放,芬芳着整个社区。
文化为笔,勾勒社区幸福底色
推开郑州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大门,文明实践专管员侯琳眉眼含笑,热情地介绍道:“我们这儿的文化活动就像常青树,永远缀满新奇有趣的事儿。”沿着走廊缓步前行,左侧心理健康咨询室为居民疲惫的心灵提供温暖港湾;绿色环保教室中,橱柜里整齐陈列着居民亲手制作的酵素瓶与造型精巧的手工皂,墙壁上贴满图文并茂的环保知识海报,以及记录居民实践成果的精彩照片,处处彰显着社区居民对环保生活的热情与创意。
“走,带您看看我们的明星项目——绿色小天地!”侯琳带着记者来到实践中心另一侧。错落有致的玻璃架上,数十盆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在这里安家,生机勃勃的模样惹人喜爱。“去年开展认领绿植计划时,居民们热情高涨,这些多肉从小小的种子长到现在这么茁壮,凝聚了大家不少心血。”侯琳指着一盆满天星说道,“王大爷每天都来查看他认领的‘绿宝石’,比照顾自家宠物还上心呢。”
谈及颇受欢迎的古筝课堂,侯琳的语气里满是自豪,她说:“这可是咱们实践中心的‘金字招牌’。附近学校得知我们要开设公益课程,二话不说捐赠了十几台古筝。消息一传开,报名的居民把门槛都快踏破了。”
更令人欣喜的是,市北区老年大学教学点的入驻,为社区文化生活注入新活力。书法、绘画、摄影等课程相继开设,课表排得满满当当。走廊尽头的照片墙,密密麻麻贴满了多场活动的精彩瞬间,见证着社区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见证着一颗颗文明的种子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
以文化为底色,郑州路社区精心描绘出一幅温暖的社区画卷。这些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不仅是连接社区与居民的情感纽带,更让原本陌生的邻里渐渐熟络,居民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也被充分点燃,郑州路社区新园小区便是其中的生动范例。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文化课堂上,居民展示亲手剪的福字。
问需于民,盘活资源增加公共收益
新园小区建于1996年,共有108个单元楼、1883户居民。去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时,社区工作人员、楼组长与志愿者化身“民情收集员”逐户走访调研,通过发放1600余份调查问卷、召开了20多次居民代表大会等“线上+线下”的形式,覆盖85%的住户,介绍整治改造方案,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建议。改造工程率先聚焦居民“停车难”问题,历时3个月,小区停车位从385个增加到900多个。除了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外,还对外共享停车位,作为小区的公共收益。
今年,小区业委会将近三年结余的公共收益进行合理分配,每户居民都收到了200元现金与花生油等日用品。居民张女士难掩喜悦之情:“现在下班回家不用再为找车位发愁,还能收到分红,社区实实在在地把好事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午后的郑州路社区,处处洋溢着热闹与温馨。党建服务长廊新换上的遮雨棚下,居民们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居民议事亭中,老棋友们摆开棋盘,在楚河汉界间“杀”得酣畅淋漓;几步之外的共享花园里,居民李先生正全神贯注地打理自家花圃,为社区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随着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社区乘势盘活小区公共空间资源,打造了“里享家乐修”服务阵地,为居民提供维修、剪发、缝纫等贴心低偿服务。今年,社区再次倾听居民心声,计划在小区南侧闲置三角小广场空地上打造一处儿童友好阵地,以此为平台,吸引更多居民投身志愿服务,共同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来源:半岛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