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劳·慧智·汇成长”是今年市南区劳动实践周的主题,旨在依托劳动教育,进一步开展育人行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市南区各中小学响应区教育体育局号召,在劳动实践周中开展了多样的劳动育人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看一看学校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周吧!
镜头一:
劳模精神我传承 榜样浸润更深一层
自2023年起,市南区开展“百分百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全区百余所中小学、幼儿园一对一牵手劳模工匠,已开展了300多场劳动教育宣讲工作。近期,市南区庆“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暨劳模工匠进校园表扬会在区政府召开,对市南区30名劳动教育学生成长优秀指导师及30个劳动育人示范校(园)进行隆重表扬,并颁发证书和奖牌。
“劳动筑梦·先锋引领”,市南区多所中小学也在“劳动实践周”中邀请劳动模范走进校园,开展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
青岛八大峡小学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王炳交走进学校,为学生们讲述他一生坚守灯塔的故事,引导学生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中也要保有敬业奉献的精神,在有限的时间中用坚守和毅力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青岛德县路小学教育集团(德县路校区)邀请青岛市劳动模范李新军为学生们开启劳动精神的认知之门。学校的红领巾小队也走进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对话劳模驾驶员王勇,感悟“匠心筑梦”的职业精神,近距离触摸新时代的劳动内核。
青岛市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对话“人民工匠”许振超,聆听他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桥吊专家”的历程,许爷爷赠送给队员的贺卡上,“精益求精,让每一滴汗水都成为进步的刻度”的寄语,将“工匠精神”具象为可践行的成长指南。
青岛香港路小学的学生们化身“校园小记者”,不仅聆听了全国劳动模范王燕讲述的30年公交服务的经历,更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校园中采访安保人员、保洁师傅、食堂阿姨等身边的劳动者,主动向身边的“劳模”们学习。
青岛莱芜一路小学邀请王哥庄大馒头创始人陈秀英走进校园,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学生面包与蝴蝶酥的制作技艺。学生在揉面、造型、烘烤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烘焙基础技能,更深刻体会到“匠人精神”的专注与精益求精。
镜头二:
劳动实践我参与 责任担当更进一步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们身边最真实的生活场景,也是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最佳的场所,只有真实地走进劳动中,才能在拂去汗水的时候收获劳动带来的喜悦,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接班人。在“劳动实践周”中,学生们纷纷投入真实的学校劳动、家庭劳动和社会实践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风采!
青岛太平路小学创建“五小能手”任务链,以学段特点为引领,制定详细的任务清单,引领全体学生参与到劳动中。“服务小能手”、“装扮小能手”、“种植小能手”、“烹饪小能手”、“生活小能手”涵盖了家、校、社劳动实践的方方面面,评选出90余名校级“劳动小达人”,10余个“最美劳动家庭”,8个“优秀劳动班级”,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得到成长。
青岛第五十七中的学生们组成“美丽校园志愿小队”,他们手持清洁工具,对校园的各个角落进行全面清理。学生们分工明确,协作默契,干得热火朝天。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校园环境焕然一新。通过这次志愿者活动,学生们培养了强烈的责任感与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者的担当与风采。
青岛新世纪学校不同年级的孩子纷纷参与到学校的清洁和美化中,低年级的同学负责班级卫生打扫,中高年级的同学承担起校园公共区域的清洁工作。学生们还参与校园绿植养护,在点点滴滴的劳动中,校园环境更加生机勃勃。
青岛宁夏路第二小学的学生们成为了家里的劳动“小蜜蜂”,学校以“三个一”活动为抓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设计差异化的居家劳动任务。低年级学生参与整理衣物、打扫房间等简单家务;中年级学生尝试工艺制作,锻炼动手能力与创造力;高年级学生挑战烹饪拿手菜,提升生活技能。
青岛镇江路小学开展“五个一”孝心行动,将劳动与孝道紧密结合,借助母亲节这一特殊节日,鼓励学生们为妈妈做一件小事,如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做一顿早餐等,将劳动教育融入情感教育中,充分发挥了“劳动育人”的魅力。
青岛南京路小学的学生们身着汉服唐装走进社区,开展了一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草木有情 中医药养生”市集义卖活动。借助学校的“百草园”种植基地,以节气为媒,将课堂知识融入实践,打造了一场“校园-社区”生态循环的暖心盛宴。
市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区实验校区)的学生化身“红领巾志愿者”,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热情饱满地投入到志愿活动中,在自动售票区耐心协助乘客购票,提醒特殊乘客注意安全;在出闸机口,帮助乘客解决通行问题、提拿行李。飘扬的红领巾与忙碌的小小身影,成为地铁站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青岛宁德路小学的学生们走进教师、医护、消防员、社区工作者等岗位,深入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一位位“小老师”“小医生”“小社区工作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各类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镜头三:
自己动手我最棒 劳动技能更多提升
劳动技能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用双手触摸生活,用智慧创造未来,用劳动诠释成长,通过寓教于乐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责任意识与团队精神,才能让“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扎根心田。
青岛宁夏路小学的校级劳动技能大赛为各年级的小选手们创造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们认真严肃又干净利落地完成比赛的瞬间,也是成长最美的写照。
青岛德县路小学教育集团(北京路校区)的学生们体验了一把“劳动+艺术”的“交响乐”,当劳动成果变成一幅幅艺术作品时,一颗颗创造的种子也在孩子们心里种下。
青岛基隆路小学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了相适应的劳动教学指导,通过 “学习 — 练习 — 竞赛” 的闭环,让劳动技能从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青岛文登路小学将课堂搬进了“香草田园”中,学生们在认领的班级小农场里主动开展育苗、松土、挖坑、扶苗、浇水等劳动,在触摸土地中和苗苗一起茁壮成长。
青岛大学路小学的学生们则是走进学农实践基地,学习《齐民要术》等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亲自参与收割麦穗、照料作物的活动,让“粒粒皆辛苦”的训诫化作裤脚泥渍的真实体悟。
青岛第二十四中的学生们走进学工基地,学习茶艺、布艺、陶艺、篆刻、木艺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在一雕一刻、一揉一捻间,学生们与传统文化展开深度对话,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更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来源:市南教育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