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白墙黛瓦的
村居错落有致
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一场场别开生面的
集体婚礼热闹于
“幸福号”公交车
传递着喜事新办的新风
一支支由村民组成的
“邻里艺术团”走村串户
“文化串门”的欢歌笑语
在田野乡间回荡
……
从胶州湾畔到大沽河两岸
活力胶州的广袤乡村上
一副“乡风民风美起来
人居环境美起来
文化生活美起来”的
文明画卷正徐徐铺展
而这背后
是胶州市紧扣“引、治、融”三字要诀
深入实施
文明乡风建设工程
带来的喜人变化
近年来,胶州市将
文明乡风建设作为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工程
在现代文明传播
乡风治理革新
发展动能激活
三大领域精准发力
推动文明乡村从
“点上开花”向“全域芬芳”
从“外在塑形”向“内在铸魂”
从“环境改善”向“生活提质”的
深刻蝶变
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注入了澎湃的文明动能
思想引航
新风浸润沃土
以“思想铸魂”为核心,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文明乡风建设,以宣讲为主要载体,打破传统宣讲模式,创新理论宣讲新路径,开拓典型引领、活动赋能新思路,不断筑牢农村文明精神高地。
洋河镇场景式宣讲
/理论引领强根基/
创新打造“理润胶州”宣讲品牌,通过“部门主动认领、镇街搭台联动、市级把关托底”全员模式,破解部门协同不畅、宣讲供需错位、内容吸引力不高等痛点堵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上级战略部署、基层实践实际深度融合。先后举行政法系统“护航上合向未来”、妇联系统“巾帼建功上合”等轮值活动30场次,挖掘宣讲人才150余名、先进典型事迹190余个,有效盘活部门单位文明实践资源。
/典型引领树新风/
以“市级领航—镇街深耕”为链条,打造“市镇村”三级典型选评格局,市级层面常态开展“我发现、我推荐最美胶州人”主题月评选活动,评选最美胶州人2073名。持续加大各类典型宣推力度,今年以来挖掘“姜恩兰守信践诺还债务”等典型30余个,12个典型入选“青岛故事”,刊发身边好人好事210期。各镇街因地制宜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好村民”等身边榜样评选,充分弘扬好家风、涵养好家教、建设好家庭。
/实践引领润人心/
深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布文明实践活动项目,以项目化发布引领社会化参与。在全市组织开展文明提升十大行动,并结合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月,每周末在重点场域阵地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养宠、文明餐桌等宣传活动,强化文明意识、赋能文明乡风。依托各单位文明实践队伍开展“文明五进”专项行动,将文明乡风理念深植村庄院落、社区楼宇、校园课堂、机关单位、家庭单元,2025年来开展各类活动1330余场,惠及群众5.8万余人次,形成“聚合力、树新风、促实践”的良性循环,引导群众践行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破立并举
善治涵养乡风
紧盯乡村善治目标,胶州市聚焦乡风建设重难点攻坚,通过系统性改革治理逻辑、差异性优化服务供给、创新性融合德治法治,实现文明建设从表层改良向深层变革的跨越式突破。
铺集镇松园村喜事大厅
聚焦红事白事“两件大事”破立并举
坚持以革新破痼疾,在移风易俗中变“大操大办”为“简约高效”。将红事白事两件“人生大事”为移风易俗切入点,发挥《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作用,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婚庆、厚养薄葬。打造“缘定金胶州”集体婚礼工作品牌,近年来累计举办大型集体婚礼和各类新式婚礼共计95场次,共服务新人270对。借助数字赋能,广泛宣传文明婚俗好经验、好做法,先后制作《公交车上结连理,文明风尚新婚礼》《喜事新办践文明,移风易俗领风尚》等8个短视频,其中短视频《520路,这是幸福号专线》入选大众报业集团联合山东省民政厅不一样的婚礼短视频征集活动。《“反向”回村办婚礼成新潮》《小山村里的别样婚礼》等经验文章分别在农民日报、大众日报头版刊报,营造“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新风尚。
铺集镇依托文明实践站为老年人义诊

里岔镇大河流村四点半课堂
瞄准为老为小“两个群体”精准服务
坚持以精准破梗阻,在为民服务中变“大水漫灌”为“靶向滴灌”。聚焦“老有所依、幼有所育”,胶州市精准对接两大群体现实需求,打造乡村“15分钟为老服务圈”,定期到社区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义诊、清洁等服务,通过“党组织+社会组织+专业团队”运营模式,实现养老服务站运营可持续、服务有保障,截至目前,截至目前,累计建成以助餐功能为主的村(社区)养老服务站211家,发动80余名乡贤和50余家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参与,受益老年人超2万余人。针对假期看护难问题,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开设非遗传承、农事体验、安全课堂等公益托育服务,将民生“关键群体”转化为文明乡风建设的“暖心工程”,让文明乡风可感可及、直抵人心。
强化德治法治“两项治理”软硬兼施
坚持以融合破藩篱,在乡风治理中变“法槌为主”为“德法并重”。深化文明乡风突出问题综合整治,聚焦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恶俗婚闹、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黄赌毒等整治重点任务,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定期分析等工作机制,强化婚姻中介、婚庆机构、殡葬服务机构的全流程规范管理,筑牢法治监管“防护网”。大力推广文明积分等激励嘉许方式,将美德信用积分与文明乡风建设相结合,加大推广洋河镇艾心银行、里岔镇肖家村信用积分特色实践,持续放大试点村引领示范作用,激发群众践行文明乡风积极性,构建乡风治理共同体。
融合共生
动能激活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胶州市以“两个协调”重要论述为指引,为物质基础“搭台”,让精神文化“唱戏”,聚焦产业经济强基、人居环境塑形、文化浸润铸魂三向发力,在传承本土经验中,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创新乡村发展新路径,不断夯实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重塑乡村文明生态。
统筹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同步发力
发挥比较优势、立足本地特色、聚焦重点方向,打造“一镇(街道)一业”乡村产业发展路径,不断探索开放型、特色化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培育辣椒、马铃薯、里岔黑猪、大白菜等“红黄黑白”特色农产品,福生、柏兰、老三东、琴牌新希望等农业产业品牌,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带动2.3万农户增收致富。各村镇按照“先存量、后增量”原则,全面梳理存量土地、厂房等闲置资源,探索土地托管、集体发包、租赁入股、开发整理、入市交易等模式,形成资源图谱精准匹配产业项目。同时,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了洋河滑雪季、胶北赏花会、吴家核桃节等特色活动,年吸引游客超80万人次,带动民宿、手工艺等业态增收1.5亿元,为文明乡风夯实经济基础,推动物质增值与精神提升“双链共生”。
统筹
环境提升与素养提升
同向提升
以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为载体,“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聚焦乡村村边、路边、河边、池塘边、沟边、田边“六边”,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推进整治工作由村内向村外延伸、由村域向路域拓展,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同步推进“颜值革命”与“内涵升级”,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改善和生态环境优化,对部分村庄进行特质化打造、精品化提升,凸显原山原水原生态、原汁原味原生活,为美丽乡村建设塑形提质。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等称号。
统筹
文化赋能与文化惠民
同频共振
胶州市从传统文化寻根,以文化惠民铸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化为平常。深挖本土农村农耕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出非遗夜校、非遗夏令营等传统文化公益课程,让传统文化深耕田间地头、深入父老乡亲、滋养乡风文明。同时,加大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优秀文化文艺直达基层,创新文化生活供给新模式——“文化串门”村村巡演活动,依托村庄成立“邻里艺术团”,市级文化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让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在周边村庄开展“串门式”演出,让农村文化生活活跃起来,让广大群众乐起来。目前,全市共组建“邻里艺术团”67个,年均巡演1200余场,以文艺浸润促乡风转变,激活乡风文明“一池春水”。
岁月如歌,耕耘有成
在胶州,思想引领旗帜高扬
文化惠民甘泉流淌
产业融合活力迸发
……
文明乡风建设的铿锵步履
踏出了农村精神文明
昂扬向上的崭新气象
在这里,文明新风已然劲起
和美乡村正在续兴
未来,这里将继续深耕文明沃土
让希望的田野
不断焕发文明和谐的时代光芒
(来源:云上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