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为笔绘就精神文明建设锦绣图
发布时间:2025-07-01
省级文明单位市北区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司法行政“一个统抓、五大职能”,将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以“五个加强”为工作路径,谱写“理论铸魂、法治塑形、服务暖心、文化润心”的生动篇章。
加强理论武装,筑牢精神文明之基
理论学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近年来,区司法局党组将理论学习作为擎旗领航、凝心铸魂的重要抓手,深化“五学联动”学习机制。承办依法治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等专题培训班,联合举办检察机关与律师行业综合素能提升同堂培训班,不断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的理论素养与业务能力。开展“‘打头阵、当先锋’市北司法建新功学习研讨活动”,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声音,解决群众法律难题,成立宣传调研小组,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解锁司法为民“密码”的生动实践,绘就基层善治新“枫”景,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加强阵地建设,搭建精神文明之桥
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区司法局以搬迁新址为契机,打造精神文明宣传栏、党员之家、党建书屋、光荣榜等“微阵地”,营造浓厚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立足宪法主题公园、税法公园等省、市级法治阵地和青岛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市北区大鲍岛法治文化宣传基地,创新举办司法行政课堂,用活办好法治市北微信公众号。通过“线上+线下”阵地,举办“宪风拂纸墨·法韵漾画屏”法治文化书画展等特色活动,将法治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让群众在接受法治教育的同时,感受精神文明的熏陶,实现法治市北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耦合互动,搭建起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实框架。
加强志愿服务,传递精神文明之光
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区司法局厚植“法治市北·泽润民心”工作理念,深耕“法治护航争先锋”党建品牌,成立44支“1+N”品牌团队,组建法律援助、青年公益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投身民法典和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等社会公益活动。创新举办首届公共法律服务节,开展国家宪法日主题系列社区普法活动,惠及居民5000余人、企业30余家,让辖区群众、企业足不出“圈”,即可“近”享幸福,不仅传播了法律知识,更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实现法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之间良性互动。
加强校园普法,培育精神文明之苗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校园普法是精神文明建设从娃娃抓起的重要举措。区司法局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启动校园普法巡展、“法伴成长·光影童行”和“法育未来”青年律师法治志愿服务工程,为结对学校赠送文体用品,打造“法护明天”法律关爱未成年人公益品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全省首创聘任65名小小调解员,在青岛市率先成立少年权益人民调解委员会,让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增强法治意识。开展“小苗说法”直播间线下体验活动,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律知识,培育青少年的法治观念与文明素养,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未来的希望蓓蕾。
加强融入社区,共筑精神文明之墙
社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区司法局以开展为民服务办实事活动为抓手,与结对共建的海伦路街道深入开展融治微品、文明实践等活动。在邻居节、特色节会以及志愿服务大集等活动中,通过赠送物资、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维护秩序、扫冰除雪等方式,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建设。引导群众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当主角,增强群众的参与感与获得感,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氛围。在海伦路街道设立全市首家区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市北区法律援助残疾人维权驿站,搭建起满足广大残疾人需要的法律援助平台。相关经验做法在市北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目标如磐当立,行动似箭必发。下一步,区司法局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法治融通为特色,以创新实践为动力,不断探索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的特色路径,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司法行政智慧,让精神文明之花在法治的阳光下绽放得更加绚烂。(来源:文明市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