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文明实践社会实践“双向奔赴”点亮学生暑期生活

发布时间:2025-08-13

暑假期间,青岛市市北区充分发挥结对共建机制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综合体、文化书院等阵地,结合暑期文明行动,积极组织引导大学生深入社区、街区、园区等基层一线,发挥专业特长,广泛开展政策宣讲、生态环保、心理辅导、文明引导、关爱帮扶等“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社区群众中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助推文化社区建设,推动文明实践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市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践行核心价值观  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
8月10日,“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暨暑期文明行动进街区主题活动在青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体验展示区(大鲍岛)举办。活动分为体育嘉年华、文明风尚倡导、“学习强国”线下答题等板块,以寓教于乐、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宣传倡导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养犬、移风易俗、版权保护等文明风尚,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促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
移风易俗“十抵制 十提倡”有哪些内容?“学习强国”线下答题环节让现场参与者们对移风易俗的理解更加深刻。大屏幕上的题目一闪而过,而文明新风尚却吹进每个人心中。
“今年暑假,我报名成为一名市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参与过文明引导、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在服务基层中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很有收获。”大学生志愿者张繁业说。
 
据市北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市北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过暑假”系列活动,以丰富的文化供给和鲜活的文明实践形式,让大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倡树文明,在体验中收获成长。截至目前,已开展系列活动220余场,参与学生6000余人次。
 
宁夏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大学生化身“科普讲师” 点亮暑期托管
近日,在宁夏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托管课正在上演。来自高校的两位大学生志愿者以生动有趣的科技主题课程为孩子们打开知识探索的新窗口。
志愿者王睿轩以“指纹的秘密”为主题,用简单实验和清晰讲解,揭开人体这一独特“密码”的科学原理,孩子们在惊叹中触摸到微观世界的奇妙。志愿者林青谚则带来“用算法求解简单问题”互动课,课堂中引入二分查找算法,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猜数字的趣味竞赛,孩子们踊跃参与,在一次次“猜大了”“猜小了”的提示中,亲身感受算法如何高效缩小范围、锁定答案,现场气氛热烈。“今天的课程太有趣了,回家我也要给爸爸妈妈试一试,让他们也感受到算法的奇妙!”参加活动的一位小学生兴奋地说道。
这堂富有创意的课程,正是宁夏路街道精心策划的大学生暑期文明实践志愿行动的生动缩影。为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该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组织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所长,走进社区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大学生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资源,在解决社区托管需求的同时,自身实践能力也在教学相长中获得淬炼提升。“第一次给这么多孩子当‘小老师’,既开心又紧张。看到他们亮晶晶的眼睛,一直在说谢谢老师,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志愿者林青谚说道。
 
浮山新区街道同安路社区:
深化与高校结对共建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近日,浮山新区街道同安路社区联合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笃行宣讲团,创新基层思政教育载体与形式,通过举办接地气、有生气的文明实践活动,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童心向党 薪火相传”主题活动巧妙融合“宣讲+非遗”,为青少年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笃行宣讲团志愿者结合历史小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精神背后的峥嵘岁月与历史脉络。随后,非遗刻纸体验环节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志愿者详细讲解了刻纸艺术的历史渊源与制作技艺,从选纸到纹样设计悉心指导。孩子们手握刻刀,聚精会神地雕琢五角星、红旗等图案。在指尖的艺术创作中,他们不仅深刻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更将红色元素悄然融入心田。
在“情景剧里学党史 小小身影传精神”主题活动中,宣讲团聚焦“伟大的长征精神”,精心设计“时空穿越”情景剧,串联教室、革命老区、脱贫村庄、城市等场景,立体展现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与精神谱系。孩子们化身小演员,在革命老区片段深情演绎“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脱贫村庄场景生动诠释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将红色教育融入青少年暑期生活,让红色种子在少年心田生根发芽。
 
烟台大学“啄木鸟”社区实践队:
AI赋能点燃“银发族”“青苗族”科学热情
近日,在驻市北区省派工作队的引领下,烟台大学“啄木鸟”社区实践队走进即墨路街道小港社区、开平路街道鲁阳路社区、阜新路街道南宁路社区等8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智慧银龄、智联未来”AI赋能社区“一老一小”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宣讲与场景教学相结合,为社区基层治理、文明实践注入青春动能,助力“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帮助“青苗族”点燃科学梦想,让AI技术更好赋能社区“一老一小”服务,持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当老龄化遇上数字化,如何帮助老年人跟上时代步伐,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在开平路街道鲁阳路社区,烟台大学“啄木鸟”社区实践队大学生志愿者以“身边的AI”为切入点,为老人们介绍何为AI与常见的AI功能。从语音助手查天气、发消息,到线上挂号、生活缴费等实用场景,志愿者将AI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一一解释。“不仅学会了识别诈骗信息,还能用语音助手买菜,太实用了!”社区张阿姨举着笔记说。老人们互相展示新技能,现场暖意融融。
 
而面向小朋友,大学生志愿者开展“AI创想工坊”社会实践项目,通过沉浸式趣味课堂,让科技启蒙从儿童视角自然生发。
“小朋友们,你们想和AI玩什么游戏?”在阜新路街道南宁路社区,志愿者们将PPT中“认识AI”模块转化为互动游戏,用“小火车运水果”演示算法逻辑,播放AI概念动画短片诠释智能本质。通过这种直观有趣的方式,让小朋友们初步认识AI,感受科技的魅力,为后续深入了解和体验AI打下基础。在小朋友们对AI产生兴趣后,志愿者团队引导他们将这些充满创意的动画图案打印出来,亲身体验从虚拟图像到实体纸张的神奇转变。随后,团队组织小朋友们利用这些打印好的图案制作冰箱贴,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精心挑选图案、裁剪形状、粘贴装饰,将一个个普通的图案变成独具特色的冰箱贴,让科技真切地融入日常生活,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来源:文明市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