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市社区书院“点单”上课 特色文化浸润民心
发布时间:2025-09-15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听着张梅香老师在课堂上示范演唱茂腔经典戏《西京》片段,专程赶来社区文化书院上课的学生刘胜元直呼过瘾,“感觉每个细胞都充满了能量。”
刘胜元是胶州市市南社区居民。两周前,他在社区群里看到本期文化书院课程表,便第一时间参加线上接龙,“抢”到了国家级非遗胶州茂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梅香老师的茂腔课。
“我和老伴喜欢茂腔戏三十多年了,是张老师的忠实粉丝,真没想到能在社区书院实现‘追星’梦。”刘胜元说,每周五上午在书院上课的时候是他最充实的时光,既能听戏又能学唱,感觉非常有意义。
为满足居民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胶州市不断加强城乡文化书院建设,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在社区打造覆盖全体居民全生命周期的文化综合体。
“胶州非遗种类丰富,符合居民的多元文化需求。社区书院常态化开设非遗课堂,让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多种优质传统文化服务。”胶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刘鹏说。
去年以来,胶州市精心推进文化书院建设,着眼让群众“进得来、留得下、离不开”,整合盘活各类文化资源,梳理包括剪纸、秧歌、茂腔、根雕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内的110余名文化专家,组建社区书院师资库。社区根据居民需求“点单”,目前已在全市20余个社区和村庄配送课程600余场。
在胶州市中云街道兰西社区文化书院,黑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锦波带着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洋学生”体验黑陶制作。刘锦波虽不懂外语,但以泥土为媒,“洋学生”学有模有样,并对胶州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借助上合示范区开放平台,胶州市在三里河绿城社区、中云街道方井社区、中云街道兰西社区等社区书院打造文明互鉴窗口,开展“走近上合”文明互鉴品牌活动,组织上合组织国家来华留学生到社区体验非遗文化、与居民互动交流,搭建起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国际交流的社区载体。各社区还结合自身特色,开设“我们的节日”“寻找小小非遗传承人”“邻居节”“非遗夜校”“消夏晚会”等文化品牌活动,社区书院逐渐成为居民“生活文化化、文化生活化”的新平台。
与此同时,胶州市引进高校教研力量开展书院课程研究,选派秧歌、剪纸、黑陶、茂腔等非遗传承人担任社区文化书院导师,通过教育传承、体验互动、创新转化和交流互鉴,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机。
“例如,我们将秧歌的起源、类别、传承历程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设计了理论与舞蹈一体的课程,让社区文化书院学员对秧歌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胶州秧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吕文斌说道。(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