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王化凤用手上功夫写人生,用心里“功夫”暖社区
发布时间:2025-09-23
在古代,会功夫的人往往选择行侠仗义、闯荡江湖;而在青岛李沧区沔阳路社区,有位“功夫大姨”却把小区当作“江湖”,她就是67岁的王化凤。多年来,她用手上拳脚功夫带领居民强身健体,用心里“功夫”化解纠纷,构筑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
王化凤(黄衣者)每天早上带领社区太极拳队在广场上晨练。
做事麻利不服输,两次在棉纺车间立功
9月20日早晨7点,伴着清凉的微风和金灿灿的阳光,在李沧区兴城路街道海岸华府小区广场上,一群身穿洁白太极服的老人,跟随古典音乐的节奏,一招一式、拳拳生风,动作整齐划一。站在队伍最前面的老太,就是大家口中的“功夫大姨”——67岁的王化凤。
一个半小时的晨练结束后,王化凤老人这才得空与记者聊起天。坐在小区树荫下的石凳上,记者眼前的这位“功夫大姨”,面色红润、身体硬朗,说话做事也雷厉风行。
“自打年轻我就是个风风火火的人。”王化凤老人笑着说,1977年,19岁的她进入原国棉九厂,在织布车间当车工,那时候车间里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和闷热的环境,身上的衣服不一会就湿透了。“只要到了岗,我们就得来回不停地快走,眼睛一直盯着机器生产出来的布,只要出现毛刺等‘疵点’,就得第一时间处理好,不然这批布就出质量问题了。”王化凤说,那时他们实行三班倒,一个班工作8小时,一个班次下来,累得浑身酸疼,回到家只想倒在床上睡一觉。
即便工作辛苦,但王化凤硬是凭借不服输的精气神,把这份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在车间工作量评比、生产质量评比中,她始终争优争先,曾两次立过二等功、两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9年,王化凤离开了国棉九厂出来单干,“开出租车、跑小公共,为了挣钱养家,尝试过好多行业,一直到2008年退休。”王化凤说。
打造“功夫社区”,连办十届武术邀请赛
“退休后,我先是在原国棉九厂家属院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了几年,后来老房子拆迁后,搬到了现在的海岸华府小区。”王化凤称,虽然换了新环境,但她丝毫不觉得陌生,因为每天早上都会到小区广场打太极拳锻炼身体,很快便吸引了一众同龄的“学生”,最多时有30多人跟着她一起练习。“每天早上活动一个半小时,刮风下雨我们就到室内打拳,坚持了十多年了。”太极拳队一位队员介绍道。
据了解,王化凤从2004年起跟随多位太极名师学习太极拳等拳种,在很多省市比赛中拿过大奖,考出了一级教练证,如今还是李沧区武术协会的副会长,大家都很敬佩她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我们社区可以算得上是‘功夫社区’了!今年夏天,王老师还策划了‘武动社区’项目,推广查拳等非遗武术项目,大人小孩都很乐于参加。”太极拳队的队员骄傲地说。
王化凤策划举办的李沧区第十届武术邀请赛。
记者了解到,2014年起,王化凤就组织策划了李沧区武术邀请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不久前,李沧区第十届武术邀请赛在湘潭路小学圆满闭幕。“我们广邀全市的武术爱好者来展演传统武术文化,参赛者从5岁到70岁都有。”王化凤说,这种活动她会继续办下去,希望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武术健身理念推向大众,为推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多做一点事。
把小区当作“江湖”,用“功夫”凝聚邻里
其实,除了带领居民打太极锻炼身体,“功夫大姨”王化凤在社区志愿服务方面也颇有“功夫”。她是社区文艺活动的带头人,牵头组建了社区舞蹈队、合唱队,自编自导了十几个文艺作品,在区级的文艺比赛中多次获得银奖和优秀组织奖。“在王老师的带动下,社区文艺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凝聚邻里情感的重要纽带。”社区居民纪女士说。
王化凤带领社区志愿者清理楼道卫生。
此外,王化凤还是社区阳光沔阳调解小组的骨干成员,谁家有纠纷,都能看到她忙前忙后的身影,“大家都是左邻右舍,是住在一个小区的一家人,因为一些小事闹不愉快是我不愿意看到的。”王化凤告诉记者,有时候为了调解邻里纠纷,她一次次上门劝解,一次不行就两次,直到把双方心里的疙瘩解开为止。“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能帮助到别人我也感到很快乐。”王化凤笑着说。
在王化凤看来,有些功夫在手上,有些功夫则在心里。她解释说,古代会功夫的人选择行侠仗义、闯荡江湖,而她则把居住的小区当作“江湖”,用手上的功夫带领大家强身健体,用心里的“功夫”构筑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来源:半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