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书院出发,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构建“全龄友好”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9-26

一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积米崖社区文化书院,墨香扑面而来。老年学员们正握着少年的手,一笔一画练习书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宣纸上,安静而温暖。近年来,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书院为平台,联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系统推出“老有所乐、少有所学、代际共融”三大主题系列课程,不仅让居民文化生活日益多彩,更逐步构建起一个“全龄友好、邻里相亲、文化浸润”的社区文明新生态。
 
“银龄课堂”托起灿烂夕阳红
让老年人“退而不闲,学有所乐”
面对老龄化趋势,西海岸新区灵山岛保护区重点关注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依托社区文化书院打造“银龄课堂”,开设书法、瑜伽、插花、手工等课程,让老人不再是社区的“旁观者”,而是文化生活的“主人公”。
 
在书法课上,老人们不仅研习技法、涵养心性,还主动带领青少年一起感受汉字之美;瑜伽课程则同时兼顾老年保健和青少年体态矫正,成为跨代健康管理的“活力纽带”;插花、手工活动中,“银发族”与“少年派”协同创作,审美与情感在同一件作品中交融。
截至目前,相关课程已开展活动80余场,服务超过2000人次。许多老人表示,“银龄课堂”不仅是学技能的地方,更是找回价值、拓展社交的“幸福空间”。
 
“七彩假期”守护纯真童心
让孩子“学有所伴,快乐成长”
针对假期孩子“看护难”问题,灵山岛保护区兴港路社区推出“七彩假期•兴港有你”文明实践夏令营,整合专业社工、大学生志愿者等力量,开展绘画、科学实验、作业辅导等课程,让孩子们离开屏幕、走进群体,在互动中学习、在陪伴中成长。
而在“红帆手工坊”里,不断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的文明实践活动,居民们一起做手工、聊生活,邻里关系也在协作中悄然升温。“以前楼上楼下都不熟,现在一起做手工、聊孩子,社区真的有了‘家’的味道,”经淑惠感慨道。
 
“暖心驿站”服务新就业群体
让骑士“累有所依,权有所护”
灵山岛保护区敏锐关注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需求,创新打造“暖心驿站”服务矩阵。建成日均服务超过100人次的“骑手驿站”,推出“骑手微课堂”,利用配送间隙开展急救培训、权益普法等内容;设立固定服务日、推行“骑士悦享卡”,切实增强骑手群体的社区归属感和职业获得感。
与此同时,“健康守护”义诊累计开展50余场,服务超6000人次;“银龄贺寿”每月为高龄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七彩假期”托辅班采取“大学生志愿者+专业社工”模式,家长满意度高达98.6%。这些精准、温暖的服务,与文化书院活动共同织就了一张全龄覆盖、切实有效的社区服务网络。
 
中秋做月饼、春节写春联、重阳办茶会……灵山岛保护区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在文化书院持续开展民俗体验活动。居民们在动手协作中不仅传承了文化,也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书院,正逐渐成为一个居民“爱来、愿留、能暖心”的社区公共客厅。
 
西海岸新区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将继续深化“党建+文化”双轮驱动机制,进一步拓展书院服务功能、培育社区自组织力量、引入优质社会资源,推动文化书院从“活动场”走向“育人坊”、从“文化点”延伸为“治理桥”,为新时代社区文明建设提供可持续、可复制的“灵山岛样本”。(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