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市民代表探访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 现场加入志愿者队伍
街上的流浪人员怎么生活?对此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救助机构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是如何帮助他们的在6月19日第八个全国救助机构开放日来临之际,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开展了以大爱寻亲 温暖回家为主题的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13名市民代表走进救助服务中心,探访走失流浪人员临时的家。据悉,自5月4日启动温暖回家路专项行动以来,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已经帮助12人成功寻亲,这其中首位找到家的流浪人员就是通过本报报道联系上的家人。 设施齐全,照料受助者身心 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隶属于青岛市民政局,始建于1949年,前身为山东省青岛收容遣送站,2003年,更名为青岛市救助管理站,2011年加挂青岛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牌子,2019年,更名为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 6月19日,第八个全国救助机构开放日,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开展了以大爱寻亲 温暖回家为主题的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今年共13名市民代表走进了救助服务中心,比往年要少一些。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小丛工作室负责人丛淑丽表示,工作人员会在大厅接待受助人员,甄别身份,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办理入站登记手续。 探访中记者发现,在一楼大厅还有一个特殊的房间传染性疾病筛查室。因为国家法定的39种传染疾病,34种在救助行业中出现过。丛淑丽表示,为了保证其他受助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健康,他们会对滞站时间较长的受助人员统一进行传染疾病快速筛查。 寝室宽敞明亮、食堂干净卫生。在救助中心3楼的男救助区、女救助区,以及4楼的未成年人活动区,除了有餐厅、淋浴室、洗衣房等基本服务设施外,还设有阅览室、活动室、心理辅导室、手工活动室等,进一步满足不同受助群体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确...
2020年0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