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巫溪县委宣传部的“红马甲”志愿者在宁河街道广场社区一小区门口登记出入人员信息。
孩子出生后刚刚满月,初为人父的宣传部干部陈永建主动请缨,投身到抗疫最前沿。一到社区报到,他就马不停蹄地忘我工作。只见他穿着红马甲,挂着工作牌,穿梭在社区各个角落宣讲疫情防控知识。
“他就是活教材。”一同奔赴一线的队友刘伟告诉记者,遇到市民插队、不听劝说、不理解时,每次拿他的故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老百姓都能支持与配合。
“谢谢你们,好暖人心哟!”在一旁听了陈永建的故事后,市民刘阿姨亲切地说,“有了你们这群‘红马甲’,排队也排得直啦,不戴口罩、聚集拉家常的也明显减少了。”
广场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县委宣传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网格责任单位已经下沉到该社区的“红马甲”有24人,有效解决人力不足问题。
在红马甲的暖心服务中,广场社区各项工作秩序井然。
“蓝背心”贴心为群众
“说是要扫二维码,你帮我看看怎么打开?”“我这个码和这边的不一样,怎么办?”……每逢遇到老年人不会玩智能手机,外地返巫不会更换二维码的市民,身穿蓝背心,胸带“有事你请讲”志愿服务徽章的志愿者李国平总会耐心细致的一一解答。
“小李和我们都已经是熟人啦。”年过七旬的王奶奶开心地说,“这几天,每天做核酸,他耐心教了我两回,今天我自己会打开渝康码进行核酸检测啦”。
图为“蓝背心”志愿者在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打开渝康码进行核酸检测。
社区老百姓问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什么时候能出门?”。李国平坦言,他把当前的形势和疫情的风险利害给老年人说清楚了,他们的配合度就高一些。
据了解,新一轮疫情以来,李国平连续三天坚守在广场社区,平均睡觉时间不足6小时。
在广场社区人民广场上,像李国平一样的“蓝背心”们约20来人,他们大都来自当地社区群众和自发组织遇事搭把手的热心市民。“手把手”指导人民群众顺利完成核酸信息采集、核酸检测150余人次,为出行不便特殊群体买菜购物60余人次。
“蓝背心”们的贴心周到服务,深受人民群众青睐。
“白大褂”感动一座城
每一条长龙中间和最前端,分别有一个全副武装的“大白”。
中间的“大白”都是来自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干部、教师、职工,主要负责信息采集工作。只见他们动作娴熟,先扫一个开箱码,再扫试管条码、居民的渝康码或身份证,扫够10名居民后封管,然后再扫下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