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09
3月5日是全国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在这个特殊时期,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发出一份倡议书,开展一次系列“学雷锋”活动,出版一系列志愿服务工作专刊,制作一部《榜样的力量》宣传片,推出一批“最美抗疫志愿者”光荣榜,为疫情防控工作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发出一份倡议书: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向全区广大市民朋友发出《让“雷锋精神”在海淀战“疫”闪光》倡议书,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彰显“学雷锋”志愿服务价值底色,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服务中。倡议书在“精神文明导刊官微”“北京海淀”“文明海淀”等微信公众号发出,四个小时阅读量突破万余次。
开展一次系列“学雷锋”活动: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劲林来到上地街道、海淀镇、西三旗街道楼宇和社区的防控现场,看望慰问坚守在一线的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们。张劲林同志对志愿者们在关键时期,主动挺身而出,牺牲“小家”、奉献“大家”的精神表示感谢和敬意,对街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各支志愿服务队伍积极作用,助力“战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叮嘱志愿者要注意自身防护,以健康的体魄投入到防疫工作中。
团区委副书记邹圣兰赴一线慰问中国气象局青年志愿服务队、青龙桥志愿理发队和翠微志愿理发队,并为志愿者送去医用外科口罩、医用手套、洗手消毒液、酒精湿巾等防疫物资,传递团组织的关心与爱护。
海淀融媒发布《战“疫”路上,致敬海淀“雷锋”》信息,赞扬在疫情防控中助人为乐,救治病人、逆行而上,疫情防控、日夜值守,八方驰援、慷慨解囊的“雷锋”们。
上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毕淑琴、马连洼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朱立忠、刘永泉、海淀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苏建华、西三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张启兵、曹玉明以及万寿路、八里庄、紫竹院、花园路、中关村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苏家坨镇、上庄镇、温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同志纷纷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向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者们致以节日的慰问。
贝壳找房的青年志愿者联合区网信办到紫竹院街道军乐团社区慰问由44名文艺老兵老党员志愿者们,捐赠200个口罩、200只手套和20瓶免洗消毒液等防控物资,表达青年志愿者对老年志愿者的敬意和问候、氪空间组织志愿者慰问在上地西里、苏州街路、海淀路、兴隆家园、六里屯村五个社区(村)值守的一线防控人员。并带去了防疫物资和营养食品等。蓟门公司到花园路街道知春路17号院社区,看望慰问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值守工作人员,并代表太平庄股份社捐赠了八宝粥、方便面、矿泉水、消毒用品等物资。
青龙桥街道金牌志愿服务团队8名志愿者大姐、八里庄街道颐慧佳园社区文明实践站的三位理发师志愿者,为一线战士们和社区群众提供义务理发志愿服务。
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的同学们在少先大队的号召下在家里一起学雷锋,做雷锋。通过观看电影《雷锋》进一步了解雷锋精神的真谛,重温雷锋叔叔的故事,学习他感人的事迹和无私的美德,学习他崇高的品质和博爱的精神,积极传承雷锋精神。
出版一系列志愿服务工作专刊:在《海淀报》刊登“学雷锋日”志愿服务工作,《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简报 疫情防控专刊》第32期(总第38期)围绕在疫情防控中“志愿服务闪耀雷锋精神”主题,刊登实践中心、所、站、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学雷锋”系列志愿服务的情况,在《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简报 志愿服务专刊》第1期(总第39期)刊登首批“最美抗疫志愿者”光荣榜,向新时代疫情防控工作岗位的所有“雷锋”们致敬!
制作一部《榜样的力量》宣传片: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海淀区的榜样人物积极行动,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助力海淀乃至全国防疫工作开展,用实际行动诠释海淀榜样人物的使命和担当。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制作宣传短片《凝心聚力:抗“疫”中的海淀榜样力量》向在疫情防控中冲锋在前的榜样人物们致敬!并号召广大群众向榜样学习,行动起来、联防联控,共筑疫情防控的“牢固防线”!
推出一批“最美抗疫志愿者”光荣榜:自《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简报疫情防控专刊》创刊以来,记录了很多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为鼓励先进、选树典型,打造最接地气的志愿服务项目,营造“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志愿服务处处可为”的浓厚氛围,在“3.5学雷锋日”,以专刊形式推出首批“最美抗疫志愿者”光荣榜,予以宣传和礼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融媒体中心专门制作视频短片,并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播放,向志愿者们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文明委成员单位在行动
军事科学院院士陈薇少将和专家组7名共产党员一同注射全世界第一支新冠状病毒疫苗。
中国人民大学2019级“红船领航”计划党员先锋营全体成员发出“学习雷锋精神,勇担防疫重任”的倡议。
中国农业大学589名湖北籍农大团员成为所在社区(村)战“疫”志愿者。
北京理工大学将对口扶贫县的农产品送到武汉抗疫一线,明德书院孙培鑫组织同学捐款4.8万余元支持前线医院疫情防控工作。
颐和园以线上课堂的形式,讲述雷锋故事,让“雷锋精神”在抗击疫情战役中熠熠闪光。
网上正能量在行动
北下关街道北京交通大学社区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交大舞蹈队,利用“云跳舞”的方式,重新找回运动带来的欢乐,不负“宅”时光。平均年龄65岁的50多名队员,克服各种困难在家录制手势舞《人在青山在》,鼓舞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工作士气。
中关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为辖区居民开展线上防疫主题系列讲座,分享自我防护和疫情防控知识,同时在“乐活中关村”公众号定期推送包括心理健康、中医保健、武术健身等线上讲座。
上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3月3日爱耳日,为地区26名残疾人组织 “保护听力,终身受益”主题线上微课,聘请北京大学医学博士讲解听力保护和互动知识等。
榜样力量在行动
2014年度“北京榜样”高鹏是一位海淀看守所工作的民警。在他倡导下成立的“彩虹春天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已经8年,累计发动各类志愿者500余人,到翠湖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54867小时,组织关爱老人志愿活动476次,服务10万余人次,为老人捐款6万余元,获评“全国公安机关学雷锋活动成绩突出集体”“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金牌项目”。疫情期间,高鹏在坚守工作岗位的同时,不忘给敬老院工作人员和老人打电话,提示防疫工作,解答老人咨询,陪老人聊天解闷,叮嘱老人做好自身防护,展示了首都公安民警的爱民情怀,书写了新时代雷锋故事。
最佳志愿服务队伍在行动
海淀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裕和嘉园小区社区防控志愿服务团队,是由有着14年带领团队经验的北京市首批五星级志愿者居民高玉红在业主群中发出倡议组建的。高玉红自幼身患小儿麻痹症,但她身残志坚。疫情期间,她团队的党员、团员和爱心人士志愿们每天早上8点至晚上5点,在岗位上测量体温、查验证件、指导办理出入证,工作一丝不苟。很多人被鼓舞和感染,主动加入到她的队伍。
西三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柠檬黄”公共文明引导员志愿队为缓解社区执勤力量严重缺员的问题,来到电科院等社区值守,发挥柔性劝导的优势,引导进入小区的人群主动配合测量体温,并承担起外地回京人员的登记身份证、车票、机票等任务,收到广大群众点赞。
北京交通大学发起“交大益路行”战疫家教公益行动和“雷火救援”志愿活动,号召交大学子们既做防控前线的守护者,更要做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东升镇塔院股份社实践站文明风尚培育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志愿者:参与防控,共克时艰》的倡议书,志愿服务队“志愿蓝”纷纷“上线”,到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参与一线防控值守志愿服务,让更多人感受到志愿蓝的温度和态度。客服部志愿者陈晨带头搭建简易隔离设施,确保入口等候区秩序井然;安保部志愿者张浩然主动拿起小喇叭,宣传园区“三证一码”使用注意事项;工程部志愿者白雪峰在电梯旁发出温馨提醒,宣传防疫措施;办公室志愿者任红娟细致认真,负责测温登记工作,让访客感受宾至如归的物业服务。
北下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招募青年及青年党员、团员、团建督导员组成“青年先锋队”加入社区防疫一线,用实际行动充实社区力量,全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为居民带来方便和安心,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清河街道安宁里社区文明实践站成立战旗党支部,动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在防控疫情中,发扬雷锋精神,把“献出一天,改变一次生活”的口号,变成抗击疫情的具体行动。最佳民警搭档肖建国、程迪是社区民警和辅警,以“战时”状态投入抗疫一线,协助居委会工作人员共同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老党员王志伟、周亚琴秉承着“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我”的理念,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上阵母子兵的齐爱琴、白跃母子,坚定“大家在前,小家在后,疫情在先,亲情在后”的信念,共同奋战在抗击肺炎疫情的最前沿;街道司法所下沉干部杜颖、在职党员王飞跃,每天都坚持在防控点位值班执勤。他们在疫情防控中践行雷锋精神,齐心协力,共同筑起阻击疫情的牢固防线。
紫竹院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疫情防控战役中绽放光芒。万寿寺派出所青年突击队民警积极响应实践所号召,3月5日上午,在团支部书记的带领下,9名团员辅警人员来到车道沟南里社区、紫竹社区防控岗,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给进入小区的人员测量体温,检查出入证,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
中关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快递小哥志愿服务队在30个社区陆续成立以来,除了按照派送流程进社区规范派送快递,还承担了派送居民的代买物品、帮助居民扔垃圾等跑腿服务,如今希格玛社区的快递小哥志愿服务队正式换装亮相,成为社区传递温暖与便捷的桥梁。
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北下关街道大慧寺社区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用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人民大学大一学生毛宇博作为团员志愿者,连续参与社区值守13天;在职党员杨明、李孟达、徐雪梅等人完成本职工作后,利用轮休参与值守;老党员志愿者王志明、张桂香、黄宝忠、宋莘、张卫平、朱晓红等人无需动员和倡议,戴上红袖标、小红帽主动加入防疫一线;驻区单位,辖区爱心企业的员工都是第一时间请求加入防疫一线,为保辖区居民的生命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里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这场疫情面前,涌现出了许多“雷锋人物”,北洼路第三社区91岁的退休教师金惠珍自愿捐款1万元;水文社区下沉的党员谢建民,不顾自己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就率领支部党员干部,参与到社区联防联控工作中;美丽园社区党员干部自愿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87名离退休党员、23名在职党员、13名非党员参与捐款,累计捐款33650元;八宝庄社区闫英勇主动要求在晚上6点以后值岗,而且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毫无怨言。
东升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非公党建指导员残疾人石雪玲,在第57个 “学雷锋纪念日”一大早就和爱人一起来到马坊社区宝盛北里西区门岗,为奋战在一线值守的社区工作者们送去了水果、方便面、矿泉水等慰问品,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上地街道万树园社区文明实践站联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的青年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拿着消毒液和酒精喷壶,清洗快递柜和置物架;为进入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检查出入证;为来京进行居家观察十四天的人员送外卖并进行门口的消毒工作;为居民发放《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指南》并宣传疫情期间在家如何防金融诈骗的知识。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
文明实践所、站创新服务方式
北下关街道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社区文明实践站为减少病毒传播风险,保障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针对特殊时期的实际情况,利用社区健身区空地,设置“无接触配送点”,统一接收快递、外卖及生活用品,积极响应“宅在家、少出门”号召的同时,保障居民日常生活不受疫情影响,让居民们感受到社区的贴心服务。
花园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领导走访知春路17号院社区、北航社区、1201社区、北影社区,巡查居民区疫情防控工作。针对“接诉即办”收到的一批集中反映疫情防控相关问题指出,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务必要紧盯群众反映的疫情防控问题,有关部门迅速行动,确保群众诉求马上办、成功办、有效办。社区居干们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切实保证社区防疫工作投入精力到位、措施有力。(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