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乡村“家长夜校”架起育人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5-09-26

近日,云南大理州洱源县乡村“家长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洱源县文学艺术中心启幕。此次活动以“心健康 爱生活”为主题,来自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的心理辅导志愿者团队带来自编自演情景剧《家的温度》,生动的表演让故事照见日常,引导家长认识到“鼓励比责备更有力量”。2025年,云南省开始推进乡村“家长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发挥宣传文化系统优势,积极推动乡村“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落地见效,切实帮助家长解决育儿难题、改善亲子关系、传承优良家风。
大理州洱源县乡村“家长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启动。图片来源:云南省委文明办
 
9月开学,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跑马路社区文明实践站的“家长夜校”7点半开课。家长杨雪却比孩子还忙,她是家长学员,也是情景剧“金牌助演”,要提前到场协助授课老师排练。本期“家长夜校”的主题是“做不吼不叫的家长”,从儿童心理到亲子沟通技巧,全是家长们急需的“干货”。
 
红河县乡村“家长夜校”文明实践品牌项目由县委宣传部牵头,联动25个县级部门、13个乡镇、92个村,以“专业+固定+乡土”师资协同配合模式,让公安干警、心理咨询师、社科专家、返乡大学生、乡贤能人等都加入师资库,搭建多元的课程体系,71门共享课程涵盖子女教育、健康保健、技能培训等多种内容。
 
两年的时间里,“家长夜校”开了744场,351名老师和志愿者授课,5.2万余名家长走进课堂。红河州乡村“家长夜校”的教育实践者们用一场又一场深夜课堂,点亮自己,也照亮更多家庭的育儿之路。红河州心理学会副会长周元媛分享道:“能成为乡村‘家长夜校’的讲师,对我来说既是责任也是成长。看着家长们放下忙碌,在夜晚聚精会神学习育儿知识、技能课程,眼神里的期待特别打动我。每一次互动提问、每一个豁然开朗的表情,都让我觉得这项工作特别有意义,激励我继续打磨课程,用更接地气的内容,陪家长们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大理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心理治疗师、主治医师李丽洁做分享。图片来源:云南省委文明办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往乡通过“家长夜校”整合多部门资源,以“生命守护灯”“法治护航灯”和“书香传家灯”三大板块为核心,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法治教育及亲子阅读活动,有效提升家长的安全防护能力、法治意识和家庭文明素养,搭建起家社协同育人的桥梁。
 
在保山市昌宁县的“家长夜校”,来自不同岗位的讲师们——党校教师、司法所干部、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和心理辅导老师,不仅传递知识,更见证了许多家庭的悄然改变。他们看到家长重新审视自我、学会尊重孩子、用法律守护成长,也在与父母们的真诚交流中,收获了作为教育者最温暖的礼物。
 
曲靖市沾益区在大坡乡中心学校面向全乡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及学生、家长群体开展“家校共育,守护成长”系列培训讲座活动,针对教师、学生、家长在教育与成长中的实际困惑进行分析、授课,搭建了三方协同育人的坚实桥梁。
曲靖市“家校共育,守护成长”系列培训讲座。图片来源:云南省委文明办
 
“‘家长夜校’不仅是一盏灯,照亮乡村教育的角落;更是一座桥,连接着家长与孩子心底的河流。我当笃行不怠,守护少年一路花开。”红河州直机关百名讲师下基层宣讲团成员官艺辉感慨道。
 
大理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志愿者段磊分享道:“我们借助‘家长夜校’活动,从生活的点滴出发,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情景剧等方式,赋能乡村家长,补齐家庭教育短板,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伙伴和老师’。”
 
如今,在云南,乡村“家长夜校”已成为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重要纽带,无数教育实践者和文明实践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走进社区、走进村寨,用一次次温暖的对话,播撒文明种子,为家长们带去科学的育儿理念和实用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科学的教育方法照亮孩子的成长路、照进千家万户。(来源:云南省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