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动态

青岛市城阳区:文明潮涌逐浪高

发布时间:2022-11-24

文明,因实践而升华;城市,因文明而温暖。作为全省市辖区层面唯一进入全国文明实践“第一方阵”的代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建成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52个社区、企事业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海上实践站、红色管家实践站等特色实践站70余处、各具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50余处、各类志愿服务站点近500个,构建起“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建成全国首个文明实践积分平台和志愿服务“网约”模式,创新推广社区志愿服务“一键呼叫”系统;建成启用全省首个集“指挥、培训、展示、服务、孵化”于一体的志愿服务中心;建成全省首家新时代结婚礼堂,为近300对市民举办新时代婚礼;13万余名市民注册成为志愿者,线上线下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千场次……文明实践的“城阳路径”已然形成。
青岛市集体婚礼城阳区金婚庆典在城阳区新时代结婚礼堂举行。
 
一湾春水共潮生,文明潮涌逐浪高。如果说过去三年城阳以使命担当和开拓进取激活了文明实践的“一池春水”,那么今年以来,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文明实践正汇聚起“大江大河”,温暖普惠、全民志愿、和美与共的文明特质正深刻涵养着这一座人文生态幸福之城。
 
全民志愿实现“精准滴灌”
如何更好地发挥好文明实践志愿者的主体力量,承上培育化新风,启下创建见成效,并以此赋能“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道崭新命题。
 
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不应有人掉队。活力城阳的文明实践选择以“五为”再精进,实现全民志愿的精准化、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精准滴灌”来奋力破题。
 
城阳区开展“五为”志愿服务推进行动,图为首批“五为”志愿服务驿站授牌。
 
以残疾老年人为代表的高龄人群、留守儿童、生活困难群体、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需要社会公共服务群体等五类人群,是城市治理与发展需要倾注心力的对象,五类人群的需求也随着社会进步更趋多元。今年5月份,城阳区“五为”志愿服务推进行动启动仪式举行,75个2022年度“五为”志愿服务主题项目发布,首批10所“五为”驿站揭牌,“一键呼叫”设备全面普及推广。截至目前,75个主题项目累计策划开展理论宣讲、关爱帮扶、文化文艺、非遗传承、孝德建设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超400场次,受益五类人群超3万人次,10所驿站累计接待居民超1万人次。其中,“阳光双线·心理抗疫”全国公益行动指挥中心接入热线超2000人次、“一键呼叫”覆盖服务全区65岁以上老人超2万人、志愿服务“网约”完成订单超1.6万件,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功能潜力被持续性精准激发并释放。
围绕“为老”志愿服务,城阳区开发志愿服务“一键呼叫”系统,图为城阳街道大北曲后社区志愿楼长教老人使用一键呼叫系统。
 
文明实践传播“好声音”
讲政策、讲美德、讲文化、讲精神……文明实践路上,每一位文明实践志愿者都是一位宣讲员。
 
今年10月底,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青岛市道德模范基层宣讲报告会走进城阳河套,礼赞模范,德耀青岛。一颗颗闪烁着美德健康风采的“孝德之星”在升起,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孝德故事被讲述,一位位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员在奔走,今年5月份,城阳区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暨孝德建设“十课百讲”启动,同时全面开展以“孝暖城阳·幸福家园”为主题的“六个一”活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滋润心田。截至目前,已线上线下开展进社区、机关、企业、学校系列“十课百讲”活动超500场次,覆盖人群超4万人次。
城阳区举行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暨孝德建设“十课百讲”启动仪式。
 
文明实践需要传播“好声音”,更需要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夺人“先声”。
 
在文化建设上,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记忆管家”志愿服务社区微记录走进山角社区向老党员了解社区过去的红色故事。
 
“既要做实干家,又要做宣传家,带头宣讲”。11月9日,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到基层联系点城阳区城阳街道顺德居社区,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在党群服务中心观看社区智慧平台展示,参观社区工作室、党员会客厅等服务品牌。11月14日,城阳区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班开班。11月18日,城阳区委书记吕鹏到红岛街道东大洋社区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实地调研社区了助老餐厅、党群服务中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认为志愿服务要因地制宜,因队而异,各团队要专注于各自擅长领域,做精做细,聚光发热”,11月16日,城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召开全区志愿服务骨干座谈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区志愿服务工作见真章出实效,志愿服务骨干们踊跃发言、直击痛点、献言献策,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事业走深走实。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目前,城阳区正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将“十课百讲”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融合,将以志愿服务解决急难愁盼的民生热点、难点紧密结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切实做到入脑入心、知行合一,以“声”动宣讲凝聚各领域的广大群众组织。同时,城阳区将着力聚焦以“五有”标准、“五为”服务、“五聚”内容为抓手,让志愿服务更爱民、便民、惠民、利民、助民,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深耕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与品牌化。
市民欢乐汇期间,对2021年度道德模范进行隆重表彰。
 
此外,城阳区正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社区创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断推动“孝亲敬老、和睦乡里、忠义担当”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为建设人文生态幸福家园,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向着更加美好的幸福,活力城阳的文明实践“踏浪”再出发。(来源:光明日报)

青岛市城阳区:文明潮涌逐浪高

发布时间:2022-11-24

文明,因实践而升华;城市,因文明而温暖。作为全省市辖区层面唯一进入全国文明实践“第一方阵”的代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建成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52个社区、企事业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海上实践站、红色管家实践站等特色实践站70余处、各具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50余处、各类志愿服务站点近500个,构建起“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建成全国首个文明实践积分平台和志愿服务“网约”模式,创新推广社区志愿服务“一键呼叫”系统;建成启用全省首个集“指挥、培训、展示、服务、孵化”于一体的志愿服务中心;建成全省首家新时代结婚礼堂,为近300对市民举办新时代婚礼;13万余名市民注册成为志愿者,线上线下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千场次……文明实践的“城阳路径”已然形成。
青岛市集体婚礼城阳区金婚庆典在城阳区新时代结婚礼堂举行。
 
一湾春水共潮生,文明潮涌逐浪高。如果说过去三年城阳以使命担当和开拓进取激活了文明实践的“一池春水”,那么今年以来,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文明实践正汇聚起“大江大河”,温暖普惠、全民志愿、和美与共的文明特质正深刻涵养着这一座人文生态幸福之城。
 
全民志愿实现“精准滴灌”
如何更好地发挥好文明实践志愿者的主体力量,承上培育化新风,启下创建见成效,并以此赋能“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道崭新命题。
 
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不应有人掉队。活力城阳的文明实践选择以“五为”再精进,实现全民志愿的精准化、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精准滴灌”来奋力破题。
 
城阳区开展“五为”志愿服务推进行动,图为首批“五为”志愿服务驿站授牌。
 
以残疾老年人为代表的高龄人群、留守儿童、生活困难群体、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需要社会公共服务群体等五类人群,是城市治理与发展需要倾注心力的对象,五类人群的需求也随着社会进步更趋多元。今年5月份,城阳区“五为”志愿服务推进行动启动仪式举行,75个2022年度“五为”志愿服务主题项目发布,首批10所“五为”驿站揭牌,“一键呼叫”设备全面普及推广。截至目前,75个主题项目累计策划开展理论宣讲、关爱帮扶、文化文艺、非遗传承、孝德建设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超400场次,受益五类人群超3万人次,10所驿站累计接待居民超1万人次。其中,“阳光双线·心理抗疫”全国公益行动指挥中心接入热线超2000人次、“一键呼叫”覆盖服务全区65岁以上老人超2万人、志愿服务“网约”完成订单超1.6万件,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功能潜力被持续性精准激发并释放。
围绕“为老”志愿服务,城阳区开发志愿服务“一键呼叫”系统,图为城阳街道大北曲后社区志愿楼长教老人使用一键呼叫系统。
 
文明实践传播“好声音”
讲政策、讲美德、讲文化、讲精神……文明实践路上,每一位文明实践志愿者都是一位宣讲员。
 
今年10月底,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青岛市道德模范基层宣讲报告会走进城阳河套,礼赞模范,德耀青岛。一颗颗闪烁着美德健康风采的“孝德之星”在升起,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孝德故事被讲述,一位位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员在奔走,今年5月份,城阳区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暨孝德建设“十课百讲”启动,同时全面开展以“孝暖城阳·幸福家园”为主题的“六个一”活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滋润心田。截至目前,已线上线下开展进社区、机关、企业、学校系列“十课百讲”活动超500场次,覆盖人群超4万人次。
城阳区举行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暨孝德建设“十课百讲”启动仪式。
 
文明实践需要传播“好声音”,更需要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夺人“先声”。
 
在文化建设上,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记忆管家”志愿服务社区微记录走进山角社区向老党员了解社区过去的红色故事。
 
“既要做实干家,又要做宣传家,带头宣讲”。11月9日,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到基层联系点城阳区城阳街道顺德居社区,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在党群服务中心观看社区智慧平台展示,参观社区工作室、党员会客厅等服务品牌。11月14日,城阳区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班开班。11月18日,城阳区委书记吕鹏到红岛街道东大洋社区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实地调研社区了助老餐厅、党群服务中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认为志愿服务要因地制宜,因队而异,各团队要专注于各自擅长领域,做精做细,聚光发热”,11月16日,城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召开全区志愿服务骨干座谈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区志愿服务工作见真章出实效,志愿服务骨干们踊跃发言、直击痛点、献言献策,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事业走深走实。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目前,城阳区正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将“十课百讲”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融合,将以志愿服务解决急难愁盼的民生热点、难点紧密结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切实做到入脑入心、知行合一,以“声”动宣讲凝聚各领域的广大群众组织。同时,城阳区将着力聚焦以“五有”标准、“五为”服务、“五聚”内容为抓手,让志愿服务更爱民、便民、惠民、利民、助民,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深耕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与品牌化。
市民欢乐汇期间,对2021年度道德模范进行隆重表彰。
 
此外,城阳区正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社区创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断推动“孝亲敬老、和睦乡里、忠义担当”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为建设人文生态幸福家园,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向着更加美好的幸福,活力城阳的文明实践“踏浪”再出发。(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