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相关部门、各街道纷纷组建了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小分队,发挥1300余名各级道德模范、文明市民等好人群体的作用,发起“网上游市北”文明旅游活动,利用媒体平台展示市北优美风光,年均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和宣传倡导实践活动3000余场次,直接参与市民游客10万余人次,文明旅游线上线下系列活动描绘出城市文明的靓丽风景线。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勤俭节约,机关带头先行。在市北区各机关食堂的显著位置设置“文明餐桌”宣传海报、标语,延吉路、兴业大厦、山东路办公楼等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从你我做起倡议书》,引导机关工作人员带头成为勤俭节约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实际,市北区还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持续开展“文明餐桌我践行”实践活动,线上线下倡树厉行节约意识、践行文明餐桌理念,宣传“反对浪费、崇尚节约、健康生活”新风尚,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倡树文明餐桌文明新风。市北区各星级宾馆、小餐饮场所,也都在大厅、服务台、餐桌等显著位置摆放了“文明餐桌”文明提示立牌,文明用餐已成为市北人的共识。
一个个道德模范就是一座座丰碑,一个个感人故事就是催人奋进的力量。12月份,在市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举行了青岛市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巡讲、“感动市北”道德模范名单公布仪式等活动,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感动着现场每一个人。
市北区通过培育“文明市北人”“感动市北”道德模范等各类好人,积极引导广大市民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激励全社会将榜样力量转化为生动实践,凝聚昂扬向上、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2022年,市北区获评山东好人(好人之星)3人、青岛市“文明市民”10人,培育“文明市北人”100余人,111个单位(个人)获评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先进单位(个人)称号。近年来,市北区更是先后推出宋桂华、薛伟、崔永兰、李涌等一大批全国、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各类先进典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氛围日渐浓厚。
敬礼法、守礼仪、尚礼节、讲礼俗……广大市民自觉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倡导者和先行者。近年来,市北区培育推出一批教师、民警、公交驾驶员等各行各业的“文明礼仪使者”,他们用各自的文明行动引领感召着身边每一个人。
文明实践,让生活更美好
理论宣讲深入人心,志愿服务温暖人心,文明新风浸润人心……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开展到哪里。如今,市北区16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
建好文明实践阵地,才能让文明实践活动生根发芽。市北区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实现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五有”标准全覆盖,全面构建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文明实践体系。2022年,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入选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典型培育推广名单,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近日,市北区水清沟街道邀请青岛市委讲师团成员、青岛市委党校副教授孙增德为党员干部们作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报告会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辖区非公党组织以及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人员同步在线观看学习。“听了孙教授的报告,收获颇多,我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在今后工作实践中,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街道党建办负责人张伟伟表示。
今年以来,市北区搭建起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特色平台,打造美德健康生活宣讲团、志愿服务宣讲团、红色宣讲团等9支宣讲队伍,用好160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百人千场”、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宣讲2.1万余场,受众48万余人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12月初,一场“暖冬行动”在青岛市志愿者广场如期举行。“‘笑姐’公益量体选衣 呵护乡村孤残老人”“‘爱心白菜’进社区 关爱城市低保居民”等志愿服务项目,为农村孤残老人送去棉衣、棉被等过冬物资,为城区困难家庭、道德模范、文明市民等群体送去爱心大白菜,让需要帮助的人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近年来,市北区培育了笑姐、喜康、春雨、圣德等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800余支,累计推出3个国家级和23个省级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全区17.4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基层一线,参与城市更新建设、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工作,开展了同心战疫、关爱留守儿童、“暖冬行动”等青岛市志愿者广场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依托16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市北区2022年举办有温度、接地气、聚人气的文明实践活动近万场次,直接惠及群众60万余人次,文明实践的画卷在市北区次第展开,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城市散发出来的文明气息。
文明创建,让城市更宜居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心愿。在市北区各主要交通路口,182名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每日协同执勤公安交警疏导交通、引导行人,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文明礼让;在24处农贸市场、9处便民摊点群,干净整洁、规范有序、氛围浓厚,为市民朋友提供了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消费体验;往日环境脏乱的街头地块、老旧楼院,如今化身为干净整洁、生活宜居的街角公园、美丽小区。
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不仅仅是测评测试,更重要的是让广大群众亲身体验到创建成效。市北区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系统完善基础保障功能设施,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保儿社区党建广场、合肥路街角公园、错埠岭二路17号小广场和康乐园服务中心等一批城市微更新项目,宁夏路街道宁夏路4-20号院及仲家洼社区法治文化广场等一批老旧楼院、公共文化设施改造相继投入使用,推动了城市存量空间活化利用,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支持,极大地助力了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顺应广大群众期盼的惠民举措。市北区始终坚持创城为民靠民惠民,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地方着手,从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基础做起,紧密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集中整治24处农贸市场及周边背街小巷,改造53个老旧楼院,打造7处街角公园,提升58条道路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30余条道路交通秩序,主次干道、老旧楼院的空中缆线整治清除了原有的“蜘蛛网”,全面提升了城区环境品质和管理水平,让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了触手可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