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动态

青岛市城阳区:让文化更怡人,构建“零缝隙”新型邻里关系

发布时间:2024-10-22

日前,城阳区老年大学怡海社区分校2024年秋季学期正式开课。社区分校本学期开设书画、声乐、民族舞、广场舞、太极拳、走秀、瑜伽、葫芦丝、腰鼓、中国舞等12门课程,在校学员260余人,并结合实际开展和参加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区分校的运作,正不断满足着越来越多的居民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成为文化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
据了解,城阳区流亭街道怡海社区下辖13个小区,约有1.7万户、3.6万人,社区内的居民来自世界9个国家,全国30个省份、175个城市,地域文化、职业经历和教育背景各不相同,是典型的移民社区。近年来,怡海社区打造“文化怡人 怡和怡居”文化社区品牌,依托千平社区大学、千人临海栈道、万人临海广场等“睦邻阵地”,开展文化社区创建,用理论富矿浸润初心使命,用传统文化涵养精神特质,共建共享向上向善和谐家园。2020年度,怡海社区获得青岛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2021年度,怡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获得“青岛市城阳区四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称号;2022年,怡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被评为“青岛市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2022、2023年怡海社区党组织被评为“城阳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
 
推动平台阵地建设,夯实治理根基
不久前,怡海社区以“文化聚人心”为主题,依托社区特色,开展“城心公益市集”活动。活动现场设置了非遗展示区、志愿服务大棚和利群便民购物摊位等。秋临焖肉、寺后老烧锅等多个特色非遗项目在现场展示推介,观众可以逛非遗市集、尝非遗美食、赏非遗技艺,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志愿服务区的有线网络爱心工程师、垃圾分类宣讲团、应急救援服务等志愿者现场开展志愿服务,通过科普知识、维修电器等各类形式开展更多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持续推动文化“两创”赋能基层善治,不断为居民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近年来,社区持续优化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坚持把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其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占地1700平方米,建有一站式服务大厅、理论宣讲室、市民教育室、文化活动室、舞蹈室、托管驿站等多功能室,各小区内还建有4处居民活动室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注重志愿服务,塑造“怡悦”志愿品牌,建设“怡58”驿站,指导培育了5个社区自组织,成立了8支志愿者队伍,吸纳志愿者1300余人,备案成立了包括合唱、书法、瑜伽、太极、瑜伽、形体、乐器等的11支活动社团,社团固定成员300余人,2021年城阳区老年大学在怡海设立分校,聘请7位专业老师进行专业授课,形成社区固定文艺节目20余支。
 
突出文化传承融合,增进价值认同
社区实施“万户礼仪”民风建设,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我听老兵讲故事”等系列活动,大力营造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万户崇德”评选、“市民礼仪”公益课堂等活动,举办文化“两创”培训班,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社区依托黄海足球俱乐部,组建少年、青年、成年四支业余队伍,争取社会赞助,专业退休教练进行指导,全年参加各类赛事30余场。此外,社区发挥传统佳节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以“文化进万家”行动为载体,打造万人临海文化广场、千人临海栈道,开展“邻居节”百家宴、文化“两创”进社区够级大赛、浓情端午等“怡和怡居”系列活动30余次,参与居民6万余人次,让居民走出家门、熟悉邻里,用千家千味汇成人间烟火,引发对文化的情感共鸣,变“陌邻”为“睦邻”。
 
强化文化体系建设,解锁幸福密码
今年6月28日晚,怡海社区庆七一“红歌嘹亮 文化怡人”主题歌会暨文化“两创”邻里节社区百家宴活动在社区广场举办。活动上,所有节目由怡海社区老年大学学员、文化“两创”培训班学员、怡海小学和3所幼儿园的师生,以及怡海社区党员们和国音时代艺术中心的学员们自编自演,精心排练,充分展现了社区聚邻“心连心”,构建“零缝隙”的邻里关系。在演出间隙,怡海社区分别为2023年的社区“睦邻之星”“睦邻楼长”“党员模范先锋”和“党员中心户”颁发荣誉证书。百家宴上,居民朋友们带着自己的拿手好菜,携朋伴友和家人一起共享这团圆的时刻。居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家常菜一边欣赏晚会节目。一盘盘津津有味的菜肴,一声声寒暄问暖的话语,让居民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近年来,社区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切入点,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明理守信、崇德向善系列活动15次,评选表彰“万户崇德”最美家庭60户,社区居民阚建民家庭10年来坚持每周一升国旗,以好家风促进好民风,被评为“青岛市最美家庭”。社区聚焦“一老一小”两大特殊群体,建设老年大学、助老餐厅、怡海康复室、党史文化长廊、幸福书屋等服务场所,开办文化“两创”进社区专题培训班,开展拍打养正操、四点半课堂、红色宣讲等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营造小家庭完整和美、带动社会大家庭和谐和睦良好氛围。(来源: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

青岛市城阳区:让文化更怡人,构建“零缝隙”新型邻里关系

发布时间:2024-10-22

日前,城阳区老年大学怡海社区分校2024年秋季学期正式开课。社区分校本学期开设书画、声乐、民族舞、广场舞、太极拳、走秀、瑜伽、葫芦丝、腰鼓、中国舞等12门课程,在校学员260余人,并结合实际开展和参加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区分校的运作,正不断满足着越来越多的居民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成为文化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
据了解,城阳区流亭街道怡海社区下辖13个小区,约有1.7万户、3.6万人,社区内的居民来自世界9个国家,全国30个省份、175个城市,地域文化、职业经历和教育背景各不相同,是典型的移民社区。近年来,怡海社区打造“文化怡人 怡和怡居”文化社区品牌,依托千平社区大学、千人临海栈道、万人临海广场等“睦邻阵地”,开展文化社区创建,用理论富矿浸润初心使命,用传统文化涵养精神特质,共建共享向上向善和谐家园。2020年度,怡海社区获得青岛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2021年度,怡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获得“青岛市城阳区四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称号;2022年,怡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被评为“青岛市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2022、2023年怡海社区党组织被评为“城阳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
 
推动平台阵地建设,夯实治理根基
不久前,怡海社区以“文化聚人心”为主题,依托社区特色,开展“城心公益市集”活动。活动现场设置了非遗展示区、志愿服务大棚和利群便民购物摊位等。秋临焖肉、寺后老烧锅等多个特色非遗项目在现场展示推介,观众可以逛非遗市集、尝非遗美食、赏非遗技艺,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志愿服务区的有线网络爱心工程师、垃圾分类宣讲团、应急救援服务等志愿者现场开展志愿服务,通过科普知识、维修电器等各类形式开展更多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持续推动文化“两创”赋能基层善治,不断为居民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近年来,社区持续优化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坚持把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其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占地1700平方米,建有一站式服务大厅、理论宣讲室、市民教育室、文化活动室、舞蹈室、托管驿站等多功能室,各小区内还建有4处居民活动室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注重志愿服务,塑造“怡悦”志愿品牌,建设“怡58”驿站,指导培育了5个社区自组织,成立了8支志愿者队伍,吸纳志愿者1300余人,备案成立了包括合唱、书法、瑜伽、太极、瑜伽、形体、乐器等的11支活动社团,社团固定成员300余人,2021年城阳区老年大学在怡海设立分校,聘请7位专业老师进行专业授课,形成社区固定文艺节目20余支。
 
突出文化传承融合,增进价值认同
社区实施“万户礼仪”民风建设,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我听老兵讲故事”等系列活动,大力营造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万户崇德”评选、“市民礼仪”公益课堂等活动,举办文化“两创”培训班,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社区依托黄海足球俱乐部,组建少年、青年、成年四支业余队伍,争取社会赞助,专业退休教练进行指导,全年参加各类赛事30余场。此外,社区发挥传统佳节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以“文化进万家”行动为载体,打造万人临海文化广场、千人临海栈道,开展“邻居节”百家宴、文化“两创”进社区够级大赛、浓情端午等“怡和怡居”系列活动30余次,参与居民6万余人次,让居民走出家门、熟悉邻里,用千家千味汇成人间烟火,引发对文化的情感共鸣,变“陌邻”为“睦邻”。
 
强化文化体系建设,解锁幸福密码
今年6月28日晚,怡海社区庆七一“红歌嘹亮 文化怡人”主题歌会暨文化“两创”邻里节社区百家宴活动在社区广场举办。活动上,所有节目由怡海社区老年大学学员、文化“两创”培训班学员、怡海小学和3所幼儿园的师生,以及怡海社区党员们和国音时代艺术中心的学员们自编自演,精心排练,充分展现了社区聚邻“心连心”,构建“零缝隙”的邻里关系。在演出间隙,怡海社区分别为2023年的社区“睦邻之星”“睦邻楼长”“党员模范先锋”和“党员中心户”颁发荣誉证书。百家宴上,居民朋友们带着自己的拿手好菜,携朋伴友和家人一起共享这团圆的时刻。居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家常菜一边欣赏晚会节目。一盘盘津津有味的菜肴,一声声寒暄问暖的话语,让居民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近年来,社区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切入点,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明理守信、崇德向善系列活动15次,评选表彰“万户崇德”最美家庭60户,社区居民阚建民家庭10年来坚持每周一升国旗,以好家风促进好民风,被评为“青岛市最美家庭”。社区聚焦“一老一小”两大特殊群体,建设老年大学、助老餐厅、怡海康复室、党史文化长廊、幸福书屋等服务场所,开办文化“两创”进社区专题培训班,开展拍打养正操、四点半课堂、红色宣讲等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营造小家庭完整和美、带动社会大家庭和谐和睦良好氛围。(来源: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