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润民心、惠民生、解民忧!助力移风易俗见质见效
发布时间:2024-10-30
“姐妹们咱手上活别停,一边干一边听我讲故事。今天说说咱身边的移风易俗好榜样,咱镇上的小伙子刘承鑫,骑着自行车就把新娘接回了家,不搞排场,一样接新娘……”日前,在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小欧戈庄村广场上,一群村民正在给玉米脱粒,村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吴辛红坐在她们中间,正进行一场绘声绘色的“田间宣讲”。“吴姐你说得对,现在就得移风易俗,高价彩礼、天价酒席不是排场,是浪费。”
为深化移风易俗,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走深走实,青岛市即墨区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结合志愿服务、美德积分、婚俗课堂等方式,多措并举破除陈规陋习,切实将移风易俗新观念推向基层、扎根基层。
润民心
志愿队伍在行动
在村镇,由妇女组成的“大姐说和志愿服务队”,抓住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提供精准服务,将“自行车接亲婚礼”“新时代集体婚礼”等群众故事作为身边事说理的素材,在劝解、服务过程中积极引导婚事新办;由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银发劝导志愿服务队”则发挥余热,带动村民参与殡葬改革宣传,推动“厚养礼葬”新风气形成;“移风易俗宣讲志愿服务队”创新宣讲形式,利用手机直播、视频连线、上门宣讲、田地宣讲等方式,为群众开展“云课堂”微宣讲、“家课堂”她宣讲、“田间课堂”共80余场。创设“德育课堂”“老党员工作室”“新时代大讲堂”等文明实践基地,将文明实践延伸到群众身边,文明新风浸润群众心田。
惠民生
积分兑换见实效
即墨区积极推行“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的发展机制,成立村级共富公司,鼓励各村将移风易俗践行情况纳入到收益分红负面清单和分配方案中。婚事、丧事由党支部主动靠上服务,给予文明殡葬群众家属200元丧葬费,简办新婚家庭200元奖励。引入文明实践积分德育新模式,利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种植企业参观、大棚保险、土壤检测等特色服务券。通过积分兑换方式,让“移风易俗”成为村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奖励,激发群众自觉践行移风易俗新风尚的积极性,这不仅让村民们有了更多的获得感,而且还能每年节省很多的费用支出,真正展现了乡村文明活力。
解民忧
文明婚俗树新风
“现场哪位学员可以讲讲了解到的婚俗陋习有哪些?”在即墨区婚姻登记中心的婚姻辅导室里,一场别出心裁的婚俗小课堂准时开课。讲师围绕破除婚俗陋习、建立和谐关系、备婚事项指导、文明婚俗礼仪等方面,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婚俗改革的理解。“之前一直觉得结婚这事太繁琐,网上各种备婚攻略看得我眼花缭乱。这节课的老师讲得很受用,也让我们了解到原来婚礼还可以这样简办新办,很大程度缓解了我的婚前焦虑。”一对参加本期课堂的新人说道。据悉,为深化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的婚俗文化氛围,即墨区定期举办婚俗课堂,邀请心理专家、婚俗礼仪专家等作为主讲人,提供多样化的婚前辅导,帮助新人树立“喜事新办、婚事简办”的文明婚俗理念,全力提升群众的婚姻家庭责任担当和幸福指数。
围绕文明婚俗,即墨区自编自导自制原创移风易俗微短剧《拒绝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新风》,结合农村典型案例,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了拒绝天价彩礼的思想,引导广大群众养成文明节俭、简约时尚、绿色婚俗等移风易俗新理念。
“移”出好风气,“易”出新风尚。近年来,青岛市即墨区深化“新风化俗 美丽乡村”农村文明品牌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培育等评选活动,引导广大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举办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活培训,大力宣传孝老敬亲、守望相助的先进事迹。
充分发挥村庄红白理事会积极作用,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主题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大力践行文明风尚,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成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重要阵地,运用多种载体和形式,宣传移风易俗,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区500余个网格村庄组织开展了“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引领绿色低碳祭扫新风尚。建设打造5处新时代结婚礼堂,连续举办7届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共有120对新人通过集体婚礼的形式喜结连理,平均每场婚礼为新人节约近3万元,“喜事新办、新事简办”的文明婚俗新风尚进一步形成,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来源:文明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