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入寻常百姓家 指尖文明“接地气”
市南区充分挖掘辖区资源,率先在全市探索文化书院云课程,打造南韵文化书院品牌,发动藏在社区里的行家能手,用一堂堂精品课串起全龄文明共同体。近日,青岛早报记者走进市南区金湖路街道亢家庄社区,这里的幸福家非遗手工坊不仅有线上云课堂,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设公益非遗基础课、特色课,不仅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更激活邻里文明。 6月5日上午,金湖路街道亢家庄社区幸福家文化书院的非遗掐丝珐琅系列课准时开始。讲师王雪与学员们围在桌台前,只见她左手捋着金丝,右手中的剪刀和镊子流畅切换,一弯一绕、一点一掐间,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学员们中有刚送完孩子上学的宝妈,也有年逾70岁的大姨。 王雪向学员们详细介绍国画掐丝的制作流程,大家小心翼翼地将铜丝按照设计好的国画图案弯曲、剪裁,然后用胶水粘贴在画板上。完成掐丝后,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笔和釉料为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一个多小时后,《荷花图》《牡丹图》等经典画作转化为掐丝作品,细如发丝的铜线在木板上勾勒轮廓,再填充珐琅彩釉,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交织。 我们第一期掐丝珐琅公益课共有10堂课,有20位左右固定学员。王雪是社区洁彩心韵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自己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线下非遗活动已有十余场。今年她在市南区南韵文化书院线上课堂开设的掐丝珐琅课,成为青岛市首场文化书院云课程,广受欢迎。 珐琅工艺自元代由阿拉伯地区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因在明代景泰年间盛行,且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被赋予了景泰蓝的美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展示了王雪和学员们的上百件...
2025年0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