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需要“被记住”,为老人写回忆录在市北区兴起
关于夏天的记忆,对于89岁的青岛市市北区居民原正兴来说,高考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1956年高考,我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本来报的是造船专业,后来由于国家需要,我就改学了冶金系的材料专业这段真实又鲜活的人生经历,被记录在青岛恒星老年公寓为他撰写的回忆录里。 同样在回忆录里打开折叠记忆的还有93岁的李玉贞。她十四五岁参加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带领妇女在识字班学知识这位曾远近闻名的八妹通过一本回忆录向子女们展现了他们熟悉的母亲的另一面。 这些被看见、被书写的人生经历源于青岛恒星老年公寓(以下简称恒星公寓)2024年5月发起的服务传家恒星传家宝公益项目。这是青岛首家系统化为老人们写回忆录的养老机构,目前,他们已为5位老人撰写了回忆录,并将继续写下去。 当下,银发浪潮催生了养老模式的多元化探索。回忆录写作作为家风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契合了老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为精细化养老服务打开了全新视角。 首批为5位老人写人生 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2024年年底,一本《在材料科学的道路上前进》的回忆录,在原正兴88岁生日当天被送到了他的手中。 这份特殊的寿礼也是恒星传家宝公益服务项目的开篇之作。 薛乐平将印制好的回忆录送到李玉贞老人手中。 为老人们撰写回忆录的想法,对于恒星人来说,酝酿已久。我们发现老人们虽然衣食无忧,但内心渴望被倾听、被理解。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出生的长者,他们经历过烽火硝烟,见证了我们国家的成长历程,有很多情感想要表达。院长薛乐平说,老人们的这些记忆和情感不仅是家庭的财富,也是社会的无形财富,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家风的传承者。 去年5月份,恒...
2025年06月24日